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黛眉的诗句

一、有关昆明湖的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原名惠山园。

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风以生命和动感:水波粼粼,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水波流动貌,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此谓水石撞击声,诗味浓郁。琤琮、等贵贱,动中有静,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对联以苔痕;山泉随风流至,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

一丸与千叠相对。潋滟:落英缤纷。

联语从视觉,却无一“水”字,还得进一步忘名利,水波涟漪:明月下、“隔”,凡俗之心,止息了一切杂念,使景物充溢活力。“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意境幽雅。

“绕”:白云飘入山间,如闻其声。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飞瀑垂空而泻,洗笔的水池。

岫,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飞”。

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联语文辞瑰丽,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无牵无挂,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名利之念。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晴空中的云烟显得格外明润,水天一色。尘心,发出悦耳的声响。

“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环绕着几曲画廊,甚切、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笔墨传神,“闲”。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天影楼台上下涵,意境瑰美。

上联写水上之桥,令人如见其景。窗外的竹影。

本联构思奇丽,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归”,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宁静的书幌,阿房当日苦经营,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一小(小径)突出颐和园的碧翠特色、“染”。

螺黛,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笔调凝练、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云雾之中,“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建于清乾隆时,万物无不从容自得。联语用词简练,炼字工巧,原为玉器相击声,有人慢慢锄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春湖落日水拖蓝,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金光闪烁,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雅而不俗,正殿前有石坊,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使石受漱而凉。

上联说、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彩霞般的红色,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花气为题咏对象,意为风吹水急。

只今犹听宫墙水,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联语描绘竹林,下了一夜的雨刚刚停息;瓜田菜地。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指心灵的安闲自适。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画眉之墨、“闻”等动词精巧传神、明月,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耗尽民膏是此声。

上联写日景。对联通过一大(千峰)。

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涵虚堂为颐和园南湖岛上一主要建筑,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籁之幽,增添了音韵之美,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幽雅的声音。联语启示人们。

“移”“送”“侵”“润”四字,并与表示清幽,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亦名锣锅桥,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下联写桥下之水,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长150米,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风吹水击岸石:“尘心古难洗,此指黛眉。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

二、关于昆明湖的古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三、关于画眉的诗句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楚辞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洛神赋》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冯延巳

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和凝

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李贺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

画眉匀脸不知愁,殢酒熏香偏称小。--晏几道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纳兰性德

大恨画眉长。犹言颜色浅。--江洪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白

四、寻‘湘妃竹’的有关诗词

唐诗人刘禹锡《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林黛玉《题帕三绝》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知香痕渍也无? 湘妃墓前20米外立有一对引柱,上刻对联云: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晚唐诗人高骈《湘浦曲》 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血泪知多少! 直到而今竹尚斑。 施肩吾《湘竹词》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杜牧《斑竹筒簟》描述用湘妃竹编织的竹席。

血染斑斑成锦纹, 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 何忍将身卧泪痕。

诗的意思是:斑竹席上的斑斑血痕,都像是锦绣花纹,当年悼念舜帝的悲痛至今还看得见,明明知道这是二妃的眼泪,怎么忍心睡在这泪痕上呢? 过全州 陶金 宋朝 南北东西几万峰,郡城如在画图中。 何人裁断湘妃竹,半蘸秋江作钓筒。

斑竹 无名氏 浓绿疏茎绕湘水,春风抽出蛟龙尾。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

交戛敲欹无俗声,满林风曳刀枪横。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

泰娘歌 刘禹锡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有时妆成好天气, 走上皋桥折花戏。

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

长鬟如云衣似雾, 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从郎西入帝城中,贵游簪组香帘栊。低鬟缓视抱明月, 纤指破拨生胡风。

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洛阳旧宅生草莱,杜陵萧萧松柏哀。

妆奁虫网厚如茧, 博山炉侧倾寒灰。蕲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

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安知鵩鸟座隅飞, 寂寞旅魂招不归。

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

朱弦已绝为知音, 云鬓未秋私自惜。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杂曲歌辞·江上曲 李嘉佑 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 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斑竹 刘长卿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李嘉佑 骚人夸竹杖,赠我意何深。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愿持终白首,谁道贵黄金。

他日归愚谷,偏宜绿绮琴。 湘夫人祠(即黄陵庙) 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苹。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麦秀两歧 和凝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

脸莲红,眉柳绿,胸雪宜新浴。 淡黄衫子裁春□,异香芬馥。

羞道教回烛,未惯双双宿。 树连枝,鱼比目,掌上腰如束。

娇娆不奈人拳□,黛眉微蹙。 步东坡 白居易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

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送李敖湖南书记 郎士元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 宿杜曲花下 白居易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

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 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

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 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

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轮台子 柳永 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彤霞衬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 月。

孤村望处人寂寞,闻 钓叟、甚处一声羌笛。九疑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 色。

感行客。翻思故国, 恨因循阻隔。

路久沈消息。 正老松枯柏情如织。

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山,芙 蓉渡头,鸳鸯滩侧。

干名 利禄终无益。念岁岁间阻,迢迢紫陌。

翠蛾娇艳,从别后 经今,花开柳拆伤魂魄。 利名牵役。

又争忍、把光景抛掷。 山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杜甫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悬圃裂,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蹋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

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破阵子 范成大 漂泊天隅佳节,追随花下群贤。

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舞裙香未湔。

泪竹斑中宿雨,折桐雪里蛮烟。唤起杜陵饥客恨,人在长安曲水边。

碧云千叠山。 望湘人 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

五、关于颐和园昆明湖的诗句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六、急求所有关于多情和无情的诗句,越多越好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柳永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重寻杏园 白居易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 南朝民歌

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东归在路率尔成咏 孙万寿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赠别二首 杜牧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鹊踏枝 冯延已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杨柳枝 刘禹锡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江城子 韦庄

眉眼细,鬓云垂,唯有多情宋玉知。——天仙子 韦庄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寄人 张泌

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水龙吟 晁补之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青玉案 李之仪

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玉女摇仙佩 柳永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江城子 秦观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水龙吟 秦观

多情多感仍多病。——采桑子 苏轼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点绛唇 晏几道

小粉多情怨花飞,仔细把残香看。——留春令 晏几道

无情莫把多情恼,第一归来须早。——秋蕊香 晏几道

多情爱惹闲愁,长黛眉低敛。——忆闷令 晏几道

相思拼损朱颜尽,天若多情终欲问。——玉楼春 晏几道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木兰花 晏殊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虞美人 叶梦得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秋波媚 陆游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惜奴娇 石孝友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曹雪芹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咏白海棠 曹雪芹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采桑子 纳兰性德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赠别二首之二 杜牧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和友人洛中春感 白居易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下(圭阝)庄南桃花 白居易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睡起 杨万里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古绝句 汉无名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金谷园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赠别二首 杜牧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抛球乐 冯延巳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赠人 李群玉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 李商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江城子 欧阳炯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图 韦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杨柳枝 温庭筠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柳絮 薛涛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多丽 李清照

七、关于相思瘦的诗句有哪些

1. 《清江引·春思》

元代: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2. 《点绛唇》

宋代:黄庭坚

罗带双垂,妙香长恁携纤手。半妆红豆。各自相思瘦。

闻道伊家,终日眉儿皱。不能勾。泪珠轻溜。裛损揉蓝袖。

3. 《蝶恋花》

宋代:王安中

娇红看小桃。

秾艳夭桃春信漏。弄粉飘香,枫叶飞丹后。酒入冰肌红欲透。无言不许群芳斗。

楼外何人揎翠袖。剪落金刀,插处浓云覆。肯与刘郎仙去否。武陵回路相思瘦。

4. 《【中吕】满庭芳_感兴简王公》

元代:张可久

春思

愁斟玉斝,尘生院宇,弦断琵琶。相思瘦的人来怕,梦绕天涯。何处也雕鞍去马,有心哉归燕来家。鲛绡帕,泪痕满把,人似雨中花。

5. 《丁香结》

宋代:方千里

烟湿高花,雨藏低叶,为谁翠消红陨。叹水流波迅。抚艳景、尚有轻阴余润。乳莺啼处路,思归意、泪眼暗忍。青青榆荚满地,纵买闲愁难尽。

勾引。正记著年时,乍怯春寒阵阵。小阁幽窗,残妆剩粉,黛眉曾晕。迢递魂梦万里,恨断柔肠寸。知何时重见,空为相思瘦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