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的变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变格将韵变了,而有的甚至连句先回答“为什么有的变格将韵变了,而有的甚至连句式结构都变了呢?” 就是这样规定的,变格的不同方法. 具体变格是怎么回事看下面这段话. 定格变化后形成的谱式.变格往往使词或曲在句式、平仄等方面发生增减变化.变格有时形成新的词牌或曲牌. 就词来说,如《丑奴儿》在原调上增加I两个衬句,或是在末句加上几个字,句式或韵式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格体,这叫变格.就曲来说,如《双调·驻马听》变为《驻马听近》,变成独立的新曲牌. 诗词有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要学好它,除了要基本上掌握平仄、音韵、粘对、对仗等基本格律外,还要掌握诗词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如铺陈、比喻、起兴、夸张、虚实、对比、通感等等.而诗词中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每位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道理同书法是相通的.学作诗词从哪位诗人入手,这也和书法学习一样,“性之所近者”当为首选. 学古诗词可以先学格律,格律可以先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一般几天就可以通过.然后宜从律诗入手,五律多读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七律多读杜甫、李商隐、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最好先背上几百手,培养感觉. 诗可从小处学,比如你的学法;也可从大处学,即先背熟许多.小处学的好处是可得精致,坏处是难放的开;大处学的好处是可见大气,但容易粗陋.最好的方法却是在网上,写来贴上去,自会有好事者评说讨论,一来二去,进步不快也难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 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 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如贾岛“下第惟空囊”诗及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诗之类. 就词来说,如《丑奴儿》在原调上增加I两个衬句,或是在末句加上几个字,句式或韵式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格体,这叫变格.就曲来说,如《双调·驻马听》变为《驻马听近》,变成独立的新曲牌.。 2.宋词是否有平仄的韵调完全看不懂题目,只能猜。 平声韵部、仄声韵部换着押韵的,(换押)减兰、菩萨蛮、清平乐、虞美人、更漏子等等。 某个平声韵部或仄声韵部为主体,交错押另一个韵部的,(错押)相见欢、荷叶杯等等。诉衷情的定格是只押平韵,只有温庭筠体变格才是错押,以平韵为主。 分别在特定位置押某个平声韵部与相同韵腹的仄声韵部(比如an的平声韵和an的仄声韵),(通押)常见的只有西江月(每片二、三句平韵,末句仄韵),其余如哨遍、醉翁操、戚氏、渡江云、曲玉管、最标准的六州歌头贺铸体。 某一个韵腹,在押韵位置想用平声就平声,想用仄声就用仄声的,没有。 3.宋词中的变格是怎么回事先回答“为什么有的变格将韵变了,而有的甚至连句式结构都变了呢?” 就是这样规定的,变格的不同方法。 具体变格是怎么回事看下面这段话。 定格变化后形成的谱式。变格往往使词或曲在句式、平仄等方面发生增减变化。变格有时形成新的词牌或曲牌。 就词来说,如《丑奴儿》在原调上增加I两个衬句,或是在末句加上几个字,句式或韵式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格体,这叫变格。就曲来说,如《双调·驻马听》变为《驻马听近》,变成独立的新曲牌。 诗词有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要学好它,除了要基本上掌握平仄、音韵、粘对、对仗等基本格律外,还要掌握诗词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如铺陈、比喻、起兴、夸张、虚实、对比、通感等等。而诗词中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每位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道理同书法是相通的。学作诗词从哪位诗人入手,这也和书法学习一样,“性之所近者”当为首选。 学古诗词可以先学格律,格律可以先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一般几天就可以通过。然后宜从律诗入手,五律多读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七律多读杜甫、李商隐、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最好先背上几百手,培养感觉。 诗可从小处学,比如你的学法;也可从大处学,即先背熟许多。小处学的好处是可得精致,坏处是难放的开;大处学的好处是可见大气,但容易粗陋。最好的方法却是在网上,写来贴上去,自会有好事者评说讨论,一来二去,进步不快也难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 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 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如贾岛“下第惟空囊”诗及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诗之类。 就词来说,如《丑奴儿》在原调上增加I两个衬句,或是在末句加上几个字,句式或韵式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格体,这叫变格。就曲来说,如《双调·驻马听》变为《驻马听近》,变成独立的新曲牌。 4.宋词中的变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变格将具体变格是怎么回事看下面这段话。 定格变化后形成的谱式。变格往往使词或曲在句式、平仄等方面发生增减变化。变格有时形成新的词牌或曲牌。 就词来说,如《丑奴儿》在原调上增加I两个衬句,或是在末句加上几个字,句式或韵式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格体,这叫变格。就曲来说,如《双调·驻马听》变为《驻马听近》,变成独立的新曲牌。 诗词中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每位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道理同书法是相通的。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 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5.宋词的韵是怎么回事很高兴为楼主作答、我这么和你说吧 词和诗有很多的差别 词的话有词的规格,我给你发一首词的格律 格律对照词:苏轼《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中平中仄(韵), 空床响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花上春禽冰上雹。 中仄平平(韵), 醉梦尊前,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惊起湖风入坐寒。 中平中仄(韵), 转关濩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水流弦霜入拨。 中仄平平(韵), 月堕更阑,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更请宫高奏独弹。 词的韵也是有要求的,要求哪些必须要有韵 当然,通篇多韵也是可以的 你说那个平仄的问题么,因为有新韵旧韵之说 我个人也不多做解释,百度了一个东西,你自己看下 旧韵也不等于是古音,历代韵书只是个示范,是书面的标准用法,也可以说是个大杂烩,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是和当时韵书是一样的,道理很简单,当时没有普及的“普通话”,隋陆法言编《切韵》也是吾辈数人,定则定矣! 但使用起来有个习惯问题,普通话虽然是中华正音,但不是每个人都说的标准,也不是信手拈来就能合律,旧韵有许多处要比新韵宽,习惯了也不觉麻烦。比较起来,如果旧韵不拘韵部(但不突破平仄)的话,那么,新韵与旧韵的区别也就只在入声字上,即旧韵中的入声十七部中普通话读成平声的那些字,如“国”字,习惯了旧韵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拿它当平声用的。更主要是大部分地区还存在入声字,本人是北方人,口语中也有大量的入声字,并非象一些人说的只在南方方言区才有入声字。最早编中华新韵时入声字也是单列的。 现在新韵虽然用的人多,但好像还不能对抗旧韵,在“对联协会”(记不准名称了)征联时,有一项规定,用新韵必须注明!看来新旧共存是长期的,谁也代替不了谁。现在也没有科举考试了,由着自己的习惯最好!说到底诗词大部分不过是一种游戏、爱好,如果你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业内人士,它也是一种技能、标签,象征! 6.词只能压仄韵古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体诗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怎么押韵都可以。 近体诗就是唐朝以后出现的律诗和绝句,还有长律也就是排律,不过很少看到。一般而言,近体诗只押平韵,不押仄韵。当然押仄韵的律诗和绝句也有,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少,一般的说法,可以认为律诗绝句只押平韵。 至于宋词,格式很多,有只押平韵的,叫做平韵格;有只压仄韵的,叫做仄韵格;还有平仄韵交错转换的,叫做平仄韵转换格或者平仄韵错叶格。但是宋词的韵脚平仄是固定的,不能像现代诗一样平仄通押,要么仄韵,要么平韵,不能变来变去的。 你说的相见欢是平韵格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像虞美人,就是平仄转韵格,先压仄韵【了】,再转成平韵【风】,下阕起句用仄韵【在】,然后再转平韵【愁】,一共换韵四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7.宋词可以这样押韵吗宋词的押韵规则和诗不同,诗现在一般我们都将平水韵,一楼说的那个十四寒,十五删之类的就是平水韵。但词韵和诗韵是不同的,词韵是对诗韵的概括和总览,比如在诗中东和冬是不能互押的(分别居于一东和二冬两个韵谱。。现在看来真离奇)但是在词里便是可以压的,他们被总结到了一个韵中——词韵的第一部。 二楼的说法只是学了些皮毛,要知道所谓的韵母相同的押韵法是当代新编的中华新韵中所提到的,而且中华新韵中一些韵母不同的字也可以互压(如东和屏),在古韵中,很多韵母相同的字反而不能互压(如东和冬),而不同韵母的反而有可能可以互压(如东和风) 楼主写词押韵,可以暗旧韵,也就是《词林正韵》,和平水韵类似,但是比平水韵宽了许多,但也不释韵母一样那么简单,还是应该照着韵谱来;当然楼主也可以按照中华新韵的规则来压,毕竟现在倡导“双韵并行”,所以也无伤大雅,而且有时候,按着旧韵来写的诗词反而不比新韵好听,毕竟时代变了。 楼主如还有问题,可追问于我商榷。 对了,推荐楼主一个诗词学习的网站《诗词吾爱》,里面的格律检测很实用,也有韵谱检索功能在里面。 有问题请追问,没问题记得采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