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人手迹

1.古代一般人的手迹可以临摹吗

最好是临摹古代大家的各体碑帖。原因有:

一、书法艺术最讲究:取法乎上。只有精心临摹古代大家的作品,才能吸纳到最高的艺术精华。普通人所写的,因为在历代书界不上层次,值得吸取的精华(理论上)比大家的少。

二、即使是民间所临摹的大家作品,由于受个人文化修养、书艺审美的理解程度等不同,也会因人而异。就不如我们临摹原生的碑帖来得更加直接。为什么古代很多人世代积累下那么多的《神龙兰亭序》摹本,包括米芾的,在书界却只有冯承素的临本为最上乘?就是这个道理。

2.求赞美献爱心写书法的人诗词

笔墨春秋写华章书画人生献爱心◆文图 张掮中题记启骧先生是“皇室”入党第—人。

从此爱新觉罗家族的支支脉脉,在历经沧桑的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身上,可喜可贺地出现了“奇迹”:公元1985年,爱新觉罗·启骧站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由他第一人翻开并创新了爱新觉罗家谱的新篇章!今年是中国**建党90周年,已有26年党龄的启骧先生,现年76岁,对此动情而感叹道:“**能够把‘末代皇帝’溥仅改造成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一辈子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早应当‘百炼成钢’了……为表庆祝党的90华诞,以及家族和本人的新生,我和妻子李味辛的这个‘书画展’,权当奉献‘余热’,略表爱心吧。”

启骧夫妻都是高级工程师,而今却成就为载誉中外的书画艺术之大家。他俩自学成才,坎坷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家学渊源育才俊著名书法艺术家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清雍正帝九代孙,1935年生于北京。

乃著名艺术书画大师启功的族弟。他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后入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师职高级工程师。

1997年被聘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中共党员。

启骧的八代高祖是雍正帝的五子,乾隆皇帝之弟,即硕和亲王弘昼。著名的《三希堂法帖》,就是由他监制、精心镌刻于世的,他功不可没。

祖父毓逖曾为光绪皇帝禁卫军统领,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武将还是造诣颇深的书画家。他要求儿孙们从小学书习画,对长房长孙的启骧,更是疼爱有加。

他与世交的书画名流溥儒、溥雪斋、齐白石等人友谊深厚,朋友间吟诗作画、品茗听戏,老爷子便带启骧前往。启骧记得:老家大厅中挂满字画,有郑板桥的诗,有慈禧太后写的“寿”字,还有毓逖、恒润、启功祖孙三代合作,由齐白石题款的作品。

他还记得过年时给白石爷爷拜年磕头,齐爷爷给了他4块大洋的压岁钱。每当大人们唱京戏时,他便跟着学唱、吼它几嗓子呢!少儿时代的这些记忆,无疑是极为珍贵的。

它犹如一颗种子播在小启骧的心中,令他对中国传统书画和京戏艺术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和热爱,日后便萌芽、生枝、开花结果了。今日启骧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是京城“名票”,多次粉墨登场,货誉多多。

启骧自幼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并得到祖父毓逖的亲自调教。祖父谆谆教导他:“写字不要夸,先写飞、风、家,苦练基本功,一生受益多。”

让他一生铭记于心。家教极严、慈爱睿智的祖父看到生性聪慧、禀赋很高的小启骧有进取心,且豪爽仗义又有爱心…一对此,他似乎看到了家族的未来与希望,便用全力托起爱新觉罗家族的这颗小新星!i启功慧眼识良驹启骧曾用10年多的时间来习摹启功的书法,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

其中《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就是他临摹的精品,其落款是“老兄佳作甚赏,以临之**——启骧”。紧挨着写道:“此吾从弟启骧,戏效拙书,观之增愧。

1990年春一一启功”。其时,作为建筑业的高级工程师,启骧在书法界还是初出茅庐。

不难看出,启功对比自己小20多岁的族弟关爱之甚与要求之高,他严肃地对启骧说:“你的字多咱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启骧于是下苦功探索了多年,做到了既承师艺,又孜孜求新,终于达到了“反经合道”之境,汲取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此时,当启功看到启骥为北京市委书写的巨幅诗词时,便欣喜地说:“启骧的字已经没有我的‘毒’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啦!”这难道不是白石老人常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真谛吗?1994年,当启骧告诉启功,想把多年写就的书作出—本《启骧求教集》,启功审阅之后,当即提笔,欣喜地将书名改题为《启骧书艺集》,并在序中给予启骧“骎骎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的高度评价。启骧看了说:“大哥,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道:“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原因是启骧对其中作品,尚须精雕细琢。

这样冬去春来, 几经筛选,反复斟酌,从原有作品和新作中共精选百余幅,如此审慎之至,在1997年年底,才交稿出版,由此可见严肃书家启骧之大家风度。启骧视启功为恩师,感谢他不仅授予自己书艺的精髓,使自己在运笔、结构、章法上“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每次去看望启功,启骧必带上自己最近的“作业”。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总共917字,每字仅1厘米见方。

当时已85岁高龄的启功老,硬是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完,才谈自己的意见。启老指出“翳修而延伫”一句的“伫”字,启骧将繁体写成了单立人加“事”字。

启老说:“这‘伫’的繁体字写成‘伫’即可。清朝时为避咸丰帝之讳,也有你的这种写法,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启老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都不能‘玩票’。过去唱戏,多大的角,唱得不好,观众都会叫倒彩。

你作为书法家,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听了启老这番教导,启骧回去后又重写了一遍,从清晨写到午夜,长达16个小时。

这幅作品于1998年4月展出时,观众赞。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