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尚为什么总是扫地这个问题很好,说明楼主非常细心。 《撰集百??》中佛陀说:“?叩氐梦骞Φ隆R徽咦猿墓浮6咭喑浮H叱?x慢。四者调伏其心。 五者增长功德。得生善?。” 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 实际上,并非仅仅念佛、诵经、持咒是修行,扫地这种似乎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情也是修行。 在过去有的寺庙里,扫地要专门“学”几年。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子,叫周利??陀伽,他的记忆力很差,常常将经文给忘了,别人都没有办法教会。 佛陀知道了这个情况,亲自来教他学习。佛陀给了他一把扫帚,一个筲箕,要他一面用扫帚扫地,一面念诵‘扫除垃圾’这句话,希望藉实物配合学习,加深印象。 开始,周利??陀伽常是念了前面就忘了后面,记起“垃圾”却忘了要念“扫除”,但他不气馁,依然热心学习,大众被他的坚毅感动,都齐声帮助他念。日子久了,他渐渐了解“扫除垃圾”的意义。 他明白:尘垢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内在的,一是外在的。外在的尘垢是看得见的灰土瓦石,是容易清除的;内心中的尘垢是贪瞋无明烦恼,这是要用大智慧才能清除。 他的心灵豁然开朗,马上到佛陀那里,感谢佛陀的教导。佛陀也很欢喜,嘉许周利??陀伽,并对大众说,持诵很多的经文,不了解经义,不去实行,怎么能得到利益?不如受持一句偈颂,照着实行,一定就能得道,你们看周利??陀伽! 我们知道,如果吃了毒药,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那么,贪瞋痴也是毒,对我们的慧命的伤害是很大的。 佛法教人“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所有的法门都是殊胜的,扫地又何尝不是呢?。 2.描写僧人的诗句1,《题鹤林寺僧舍》唐代 李涉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听蜀僧濬弹琴》唐代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3,《别山僧》唐代 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译文: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4,《送僧南归》宋代 简长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译文: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5,《饭覆釜山僧》唐代 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译文:晚上知道了清净的佛理,白天便远离人群。 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3.有关僧人的 诗句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白居易)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鸟窠和尚赞(白居易)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赠鸟窠和尚诗(白居易)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岑参)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赠袒肩和尚(杜荀鹤)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 若比吾师居世上,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长芦夫和尚真赞(黄庭坚)松枯竹瘦,是其岁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取多国士,庄严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首出万物,渊默雷吼,寂寥者之参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则惊僧繇而走巫咸也。哭柏岩和尚(贾岛)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 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4.有哪些关于和尚的古诗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白居易)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鸟窠和尚赞(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赠鸟窠和尚诗(白居易)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赠袒肩和尚(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长芦夫和尚真赞(黄庭坚) 松枯竹瘦,是其岁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国士,庄严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万物,渊默雷吼,寂寥者之参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则惊僧繇而走巫咸也。 哭柏岩和尚(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5.97天龙八部,在36集左右,有两句形容红尘的诗句,好像是扫地僧说出场集数: 1997年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在第33集出场。 2003年胡军版《天龙八部》在第33集出场。 2013年钟汉良版《天龙八部》在第43集出场。 剧情: 慕容博提议与萧峰父子合作复兴燕国,萧峰拒绝。玄慈破淫戒受杖责而死,随后叶二娘自尽殉情。扫地老僧出现,他指出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练功的弊端,并表示若不以佛法化解就会走火入魔。老僧先后将慕容博和萧远山打死,随后抱尸而去。 天龙八部扫地僧身份: 无名老僧的身份姓名等,无可查询,皆是不详,一个出场极少的角色,倏然而出,倏然又隐,但又让人印象深刻。 扫地僧隐居於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会上,轻松收服萧远山、慕容博,萧远山慕容博经无名老僧点化,大彻大悟,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从此遁入空门,不问世事。那么剧中的扫地僧究竟是谁?他有什么来历呢? 扫地僧的来历,其实书中早有暗示: 暗示一: 第三十二回“且自逍遥没谁管”——康广陵道:“师叔,你何必不认?‘逍遥派’的名字,若不是本门中人,外人是决计听不到的。倘若旁人有意或无意的听了去,本门的规矩是立杀无赦,纵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杀之灭口。”——由此可见,逍遥派的名号派外不传,名号尚且如此,武功更不必说。 暗示二: 第三十六回“梦里真,真语真幻”——她(天山童姥)与无崖子、李秋水三人虽是一师相传,但各有各的绝艺,三人所学颇不相同,那“小无相功”师父只传了李秋水一人,是她的防身神功,威力极强,当年童姥数次加害,李秋水皆靠“小无相功”保住性命。——“小无相功”是逍遥派的绝技确然无疑。 暗示三: 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 血海深恨 尽归尘土”——那老僧屈指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啦,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这位萧老居士最初晚上来看经之时,我……我已来了十年。后来……后来慕容老居士来了,前几年,那天竺僧波罗星出来盗经。唉,你来我去,将阁中的经书翻得乱七八糟,也不知为什么。”——扫地僧并非少林寺固有僧人,是转学来的。 暗示四: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 血海深恨 尽归尘土”—— 那老僧又道:“本寺七十二绝技,均分‘体’、‘用’两道,‘体’为内力本体,‘内’为运用法门。萧居士、慕容居士,大轮明王、天竺波罗星师兄本身早具上乘内功,来本寺所习的,只不过七十二绝技的运用法门,谁有损害,却一时不显。明王所练的,本来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吧?” 鸠摩智又是一惊,自己偷学逍遥派‘小无相功’,从无人知,怎么这老僧却瞧了出来?但转念一想,随即释然:“虚竹适才跟我相斗,使的便是小无相功。多半是虚竹跟他说的,何足为奇?”便道:“‘小无相功’虽然源出道家,但近日佛门弟子见习者亦多,演变之外,已集佛道两家之所长。即是贵寺之中,亦不乏此道高手。” 那老僧微现惊奇之色,说道:“少林寺中也有人会‘小无相功’?老衲今日还是首次听闻。”鸠摩智心道:“你装神弄鬼,倒也似模似样。”微微一笑,也不加点破。那老僧继续道:“小无相功精微渊深,以此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罢了。” ——此处明显可见,扫地僧不仅知道“逍遥派”“小无相功”,且深悉“小无相功”的奥妙。如其人与逍遥派无甚渊源,即使曾与逍遥派传人动过手,谅也不知道“小无相功”的名字。 有此四处暗示,扫地僧的身份应可呼之欲出了,扫地僧当是无涯子三人的师兄弟或长辈(说是师兄弟似乎更妥)。姑且不论是什么原因使他在少林寺中一藏数十年,总而言之,萧远山、慕容博两家的渊源他是适逢其会了。 这种身份也可解释为何鸠摩智伤他不得,而武功与鸠摩智相诺的萧峰却能打得他吐血——鸠摩智用的是扫地僧本门武功,其人深悉其中精微奥妙之处,自然伤他不得;萧峰用的“降龙十八掌”,那是丐帮绝学,逍遥派与少林寺均对此项武功不甚了了,扫地僧受伤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