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爱情长久的诗句1、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2、天长地久有时尽,次恨绵绵无绝期。 3、死生契约,与子成悦。 4、山无棱,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5、若有情,天涯也咫尺, 若无情,咫尺也天涯。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0、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2、山无棱,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1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5、请君翻来反复看,横也是“思”竖也“丝”。 1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7、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1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有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样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好像怕人识破借问月而泄出的愤慨,刚刚把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情略加发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辩倒.虽然没有说自己心中的不满是不应该的,但却明明地表示:月的残缺,人的悲离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是难全,为什么还发出“何事长向别时圆”的疑问?一个失意的人,孤零零的冷冷清清的在异乡暗度良宵佳节,其寂寞的感情想用理智来克服,总是有些勉强的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须用感情来战胜,把感情付诸理智来判断,不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就是长远的预后不良.为了不让佳节的离愁来窒息人,诗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热烈的.但人真能长久吗?千里他乡的明月真能光辉灿烂吗?希望这样,但愿如此.而真诚热烈的希望,往往是战胜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个起点. 这段写骨肉离情的文章,体现出全和缺的观念.既没有走向“不完全宁愿无”的绝境,也避开了“抱残守缺”的死胡同.从“转朱阁”到“共婵娟”,由恨不全,而承认难全,由承认难全,而把全寄托在愿望上.诗情螺旋式的发展着-既不一味的怀恨,也不一味的悲观. 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是互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贵的是在诗情起伏过程中,诗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虽然没有良宵佳节的欢乐,但对未来生活也还没有失掉希望.。 3.形容爱情长久的古诗词有哪些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翻译: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翻译: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 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翻译: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翻译: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 翻译:敢问这世间情是何物,竟能让人以生死相许!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翻译: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 翻译: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4.形容长久的诗句有哪些1、天长地久有时尽,次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唐】白居易2、死生契约,与子成悦。--《诗经·邶风·击鼓》3、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上邪》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宋】苏轼1、《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此外还有我国著名音乐家黄自创作的同名等。 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文: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节选)2、原文: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赏析: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 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3、《上邪》出自于汉乐府民歌。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 女主人公“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上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被誉为“短章中神品”,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 原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4、《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 秦观的作品。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 牛郎 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原文: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 宋代大文学家 苏轼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宁九年) 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 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 苏轼词的典范之作。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