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扬州剪纸为题写一篇作文扬州是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说起来,这和隋炀帝杨广有一定关系。 杨广当皇帝后,从大业元年(605年)开始营建扬州,至邗沟修竣,运河通航,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广筑离宫别馆。他三下扬州,恣意游乐。 在扬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国各地的奇花异卉,宝兽珍禽,他每当夜间和宫女们游园,不张灯火,令人捕捉许多萤火虫送来,萤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昼。到了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却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 这种“萤苑”、“剪乐”,同那“迷楼”、“龙舟”一样,反映了隋炀帝奢侈荒唐的罪恶生活,但从剪彩为花这个侧面来看,却说明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 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 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唐诗人李商隐所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称赞了剪纸之美为人们所喜爱。 那时的剪纸还是具有迷信色彩。扬州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就是用于祭奠鬼神的。 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诗中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之句,就是这种民情风俗的反映。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扬州艺人作了一套《鉴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中有“明月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爱引了千年风俗,以神来之笔,表达了故乡故国亲人对鉴真大师怀念之情。 唐代造纸业兴盛,扬州有较大的造纸作坊,唐宋时已大量生产质量很高的贡纸。作为雄厚的物质条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扬州自古多奇花异卉,唐宋以来历代扬州的文章太守、诗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装饰风雅,演出许多的事,写下多少名篇。这对剪纸表现的题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扬州剪纸向以花卉为主,确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关于剪纸的诗词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唐】白居易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三、有关“剪纸”的诗句有哪些1.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人日即事》--------李商隐 2.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彭衙行》--------杜甫 3. 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野庙》---方回 释义: 1. 镂金工艺做得如此之好啊,它是传承自荆州的风俗;扬州的剪纸技艺是如此为人称道啊,是流传自晋代的风格 2. 烧热水给我洗脚,还剪纸为我全家压惊。 3. 很多人家洒酒祭奠,剪纸并且用纸糊灯笼作为元宵节的装饰 四、关于“剪纸”的诗句有哪些1. 《野庙》方回 金甲朱衣画壁昏,军声不到暂开门。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2. 《长风纸平渡》王子俊 剪纸铺平江,雁飞晕字双。秋山青隔岸,谁启读书窗。 3. 《悼亡》毛直方 客中自有未招魂,剪纸空教夜祭门。万一相逢今夜梦,恨多应是两忘言。 4. 《第一百五十九》文天祥 人生无家别,亲故伤老丑。剪纸招我魂,何时一樽酒。 5. 《次韵施伯才除夕》 释宝昙 年来白发为谁新,恰受愁边五日春。官烛吹花方作梦,东风卷地已无人。今年有酒公须醉,明日无襦子莫嗔。香案已催朝玉帝,何如剪纸奏钱神。 6.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白居易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7. 《瓦亭聊句》苏舜元 狂童得志贱物命,陇上盘马为嬉遨。苍皇林间健儿妇,剪纸沥酒呼嗷嗷。将军疾趋占葬地,年年载柩争咸崤。朝延不惜好官爵,绛蜡刻印埋蓬蒿。三公悲吟困数败,车上轻重如鸿毛。白衣壮土气塞腹,愤勇不忍羞本朝。 五、扬州剪纸经典有哪些名称扬州剪纸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 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 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有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http://yangzhou.baike.com/article-140876.html。 六、扬州文化 诗句,介绍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传统建筑】 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并不是苏州园林。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但是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后,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便开始由盛转衰。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得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扬州园林中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隅的“个园”,现在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传统戏曲】 扬州清曲作为中国江苏历史悠久并具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间就曾鼎盛一时,并流传于全国的很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是由本地小调发展而来,且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和地域特性,曲词题材的选择极其广泛,曲目非常丰富。演唱者分为“阔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每个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数人参加,现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乐器,同时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以丝竹管弦和打击乐为主。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 扬州菜肴闻名海内外,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淮扬菜非常讲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细著名,尤以瓜雕享誉四方。扬州菜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扬州满汉全席是在康乾满汉席的基础上推出的,堪称中华第一满汉全席,其具有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淮扬菜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传统工艺】 雕版印刷的印刷形式最早出现在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但是早在大约2000年以前雕版印刷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在印刷史上,雕版印刷被称作为“活化石”,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在扬州,并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这种工艺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并固定好。最后在刻好的木板上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传统艺术】 扬州作为中国剪纸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剪纸报春”的传统。扬州人会在立春之日制作剪纸,剪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十分美观。此外也会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作为祭奠之用。发展到清朝时期,随着扬州商业的兴盛,剪纸艺人的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艺人以包钧为代表,其技艺超群,有“神剪”的美誉。扬州剪纸的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现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