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代诗人引用陶渊明的诗有哪些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都在各自的诗文中提到陶渊明其人其诗。 孟浩然在《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一诗中,有这样两句:“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陶徵君就是陶渊明。 诗中,孟浩然道出了最欣赏陶渊明的原因:“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孟浩然所欣赏的,是陶渊明能够安心过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李白心目中,陶渊明是无比亲切之人。李白至少有《戏赠郑溧阳》、《嘲王历阳不饮酒》、《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九日登山》等诗歌提到陶渊明。 《戏赠郑溧阳》诗在描述了一番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情形之后,以“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作结。 “平生亲”三字,透露出李白心中对陶渊明的喜爱与景仰之情。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诗最后两句是“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情意类似。 高适《封丘县》诗有这样几句:“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初入仕途的高适,不太适应官场规矩和下级官员角色,一度产生了效法陶渊明弃官而去的想法。 白居易大概是唐代诗人中,推崇陶渊明最用力、缅怀陶渊明最深情的一位。他不但在多首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喜爱、景仰之情,例如“常爱陶渊明,文思何高玄”(《题浔阳楼》);寻访陶渊明故里的时候,爱屋及乌,吟出“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的诗句(《访陶公旧宅》),他还模仿陶渊明的诗歌进行写作,有《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王维提到陶渊明的诗文有《桃源行》和《与魏居士书》。其中《与魏居士书》对于陶渊明的弃官不做,放弃公田俸禄,致使生活陷入贫穷,屡次向人告乞,有“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的疑问,有“忘大守小”的评语。 杜甫对于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当然是欣赏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中的“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两句,可见其钦佩羡慕之情的浓郁。 但是,杜甫也在一首《遣兴》诗中指出了陶渊明的矛盾:一方面,他能做到弃官归隐做“避俗翁”,另一方面,他又未能完全摆脱世俗观念,经常为儿子的贤愚忧心忡忡。 韩愈跟杜甫一样,也指出了陶渊明在“偃蹇不与世接”的同时却又“未能平其心”的事实(《送王秀才序》)。 刘禹锡一首《寓意》诗云:“世途多礼数,鹏鷃各逍遥。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2.描写陶渊明的诗句李白《戏赠郑溧阳》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 赏读《高土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3.后人对五柳先生评价的诗句后人对五柳先生评价: 南北朝至唐代 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 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 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 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 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杨休之《陶集序录》: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 《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也。” 《晋书·隐逸传》:厚秩招累,修名顺欲。 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 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王维 《偶然作》: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与魏居士书》: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曰“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宋代 林逋《省心录》:陶渊明无功德以及人,而名节与功臣、义士等,何耶?盖颜子以退为进,宁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欤。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轼: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陈师道《后山诗话》: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苏州,皆学于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陈正敏《遯斋闲览》载):(王安石)言其(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 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 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 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 晁说之《晁氏客语》:渊明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穷节”,不与物竞,不强所不能,自然守节。 蔡启《蔡宽夫诗话》:观其(渊明)《贫士》、《责子》与其他所作,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 曾纮(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载):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 蔡绦《西清诗话》: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之视伯夷也。 陶渊明像 许顗《彦周诗话》: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诚斋诗话》: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语类》:渊。 4.有关于陶渊明的诗句“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这都是性嗜酒的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这是好读书的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饮酒》其四 读书:诗书敦素好;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喝酒: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读书好:指读书能学习到文化知识,所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好(HàO)读书:指非常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喜欢提高自己文化水平. 读好书:指一种殷切的希望和一种总结.是指读好书对人的帮助会很大,你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你日后的帮助就会越大. 5.有关他人描写陶渊明爱菊的诗句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说到菊花就有陶渊明,不就说明陶渊明爱菊吗 6.陶渊明的诗句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 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死后 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 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 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9卷本。 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 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 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 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1-50首:命子(10首)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杂诗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劝农(六首)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停云并序(四首) 时运并序(四首) 荣木并序(四首)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归园田居五首 归鸟(四首) 51-100首:责子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移居二首 与殷晋安别并序 形影神三首 止酒 杂诗八首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赠羊长史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还旧居 悲从弟仲德 赠长沙公并序(四首) 酬丁柴桑 101-154首: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岁暮和张常侍 九日闲居 咏贫士七首 游斜川 拟古九首 桃花源诗并记 述酒 於王抚军座送客 读《山海经》十三首 腊日 答庞参军 答庞参军并序(六首)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有会而作并序 乞食 挽歌诗三首 -------------------------------------------------------------------------------- 命子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其三∶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其四∶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其五∶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其七∶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其八∶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其九∶ 厉夜生子,遂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其十∶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其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其二∶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7.陶渊明的诗句十句赏读《高土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道: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8.求自己写的描写陶渊明的句子陶潜曾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的官场生活,一万多个黑暗的日子,竟生长出一枝傲然挺立的菊花,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老翁。 陶渊明他放弃了世俗肮脏的官场,得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虽然他失去了贤臣的称号,但他却获得了整个南山。 他在南山脚下、在山水田园里演绎着自己诗意的人生。我想即使他生活拮据,但他仍然快乐而幸福。 因为他获得了心灵的纯净,他多了一份自由,多了一份超然。如今的我们也许无法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但是我们可以在清晨或午后,品一杯香茶,读一读《桃花源记》、想一想《归去来兮辞》,让五柳先生带我们回到宁静而幽美的山野,伴随着悠悠清风,释放自己的疲惫和紧张,让自己的心沉淀。 如此,即使在躁动的都市,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一份安静的归处,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纯净,让自己的精神保持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