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 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 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 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 
|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隆重而悲戚的葬礼。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两句,以凝重的笔触描绘了葬礼的庄严场合。"铭旌"是古代葬礼中用以标识死者身份的旗帜,"骑吹"和"卤簿"则分别指送葬的队伍和仪仗。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这些葬礼元素,展现了葬礼的盛大和庄重。 “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两句,明确了逝者的身份和葬礼的时间地点。逝者是后魏帝王的子孙,唐朝的宰相,于六年七月在咸阳举行葬礼。 “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两句,通过对比墓门关闭、笳箫声消逝的寂静,与夫人持续的哭泣,形成强烈的声音对比,突显出悲痛的深沉。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两句,以苍茫的露草、咸阳的山垄为背景,将葬礼的场景定格在秋天的咸阳,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庄重的氛围。 “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两句,通过描述送葬人群的悲戚和驷马的悲鸣,进一步渲染了悲痛的气氛。 “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两句,以逝者留下的琴书剑珮和被遗孤的三岁孩童为新学行的对象,表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