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湖杂诗 之三》

游船平浅泛槎(舟符),隔一牛鸣路转纡。
消得桑蓬残习否?
中流容与数鸥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在江面上游玩的场景,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 首句“游船平浅泛槎(舟符)”,直接点明作者正在乘船游玩,而地点是“平浅”的水域,这暗示着水流平缓,环境宁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用“泛槎”的比喻,说明作者像是在穿越迷宫一样穿行在江面上由“舟符”标识的不同水道中,进一步描绘出江面的宽阔和作者的自由。 “隔一牛鸣路转纡”,这里的“一牛鸣”指的是牛的叫声,形容距离不远。而“路转纡”则表示道路曲折,暗示着江面上的地形变化和迂回曲折的水路。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乘船在江面上穿行时,听到牛的叫声而发现路径变得曲折,暗示着江面的变化和丰富多样性。 “消得桑蓬残习否?”这里用“桑蓬”代指家中的琐事和烦恼,“残习”表示已经结束或者将要结束。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些家庭琐事和烦恼是否已经消磨殆尽?”这句诗表现出作者对过去的烦恼已经放下,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 “中流容与数鸥凫”,在水流的中心地带,作者从容地数着水中的鸥鸟和野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同时,“中流”也暗示着作者已经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乘船在江面上游玩的场景,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西湖杂诗》是清朝诗人沈曾植创作的一组诗歌,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情风貌。其中《西湖杂诗之三》的具体创作背景并不清楚,但是可以从诗歌的内容中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和情感寄托。 沈曾植是清朝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多数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西湖杂诗》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总之,《西湖杂诗之三》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有关系,需要通过对沈曾植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的综合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该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诗词关键字: 游船 中流
相关诗词
  • 1
    [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 2
    [宋]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3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