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伤亭户》

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箓。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关供给尽,鹾数屡不足。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督。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诗人以清晨出发,薄暮投宿的行程为线索,通过描述一户盐亭族的家庭悲剧,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 诗的开篇,“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描绘了诗人一天的行程,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艰苦,人们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 接着,诗人通过西邻的哭声,引出了盐亭族的家庭悲剧。“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箓。”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两个孩子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生活的艰难。 然后,诗人通过描述盐亭族的家庭困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苛政和官吏的暴虐。“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这句诗,直接点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即官吏的剥削和压迫。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揭露了官吏的恶行。“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这句诗,直接抨击了官吏们只顾个人私欲,不顾百姓死活的行径。 然后,诗人通过描述盐亭族家庭的惨状,进一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苦难。“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盐亭族家庭的贫困和饥饿。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僵尸挂荒屋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苦难和不公。“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天明风门,僵尸挂荒屋。”这两句诗,以冷酷的现实结尾,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为深沉和悲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户盐亭族的家庭悲剧,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吏的暴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关键字: 残毒 野老 幽咽
相关诗词
  • 1
    [元]
    清晨渡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录。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园供给足,鹾数屡不足。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辱。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 2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
    [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