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颂七十八首》

云无心而自闲,天无际而能宽。
道无像而普应,神无虑而常安。
随之也不见去迹,迎之也不见来端。
一藏教只成赞叹,三世佛止可傍观。
烛晓堂虚,织妇转机梭路细。
水明夜静,渔老拥蓑船月寒。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逍遥自在、宽广无垠的心境。诗人借助云、天、道、神等自然元素,描绘出一个超越时空、无忧无虑的境界。 首联“云无心而自闲,天无际而能宽。”描绘了云的自由自在,以及天空的宽广无垠。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云和天赋予了人的性格,更加生动地表现出它们的特征。 颔联“道无像而普应,神无虑而常安。”则表现了道的无形无象、无处不在,以及神的宁静安详。这里的“道”和“神”都是抽象的概念,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使其更加具体化。 颈联“随之也不见去迹,迎之也不见来端。”表达了这种境界的无限性和永恒性,无论是追随还是迎接,都无法找到它的起始和终结。 尾联“烛晓堂虚,织妇转机梭路细。水明夜静,渔老拥蓑船月寒。”则以织妇和渔老为例,表现了这种境界中的生活场景。烛光照耀下的空堂,织妇在细致地转动机梭;水清月明的夜晚,渔老披着蓑衣在船上静静地捕鱼。这些场景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与前面所描绘的境界相呼应。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自然,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逍遥自在和宽广无垠的心境。
诗词关键字: 不见 转机 赞叹
相关诗词
  • 1
    [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
  • 2
    [唐]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
    其中第 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 3
    [唐]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