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子夜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作品赏析
【注释】

子夜四时歌·秋歌:这首诗出自于《南北朝乐府民歌》,属南朝民歌

罗帐:闺房中卧榻前挂着的绸缎幔帐,这里指的是窗帘。

寄情千里光:让皎洁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古诗今译】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赏析】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为代表。本篇所选是《子夜四时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浅近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思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风格哀怨而又缠绵。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两句从表面上看实在写秋风,而是则借助于写秋风以渲染一种气氛。凄凉的秋夜,孤独的留守思妇,飒飒秋将将窗前的“罗帐”吹得高高地飘起来,使寒冷皎洁的皓月将幽幽的银光倾洒满屋,这怎能不换气她忧伤哀怨的情怀呢?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两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写思妇的情怀,意境高远,令人遐想。“仰头”,写思妇看到月光之时的动作行为,由月光洒满床榻而引起思妇“仰头看明月”,看着明月,自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亲人,思念之情愈加难以平复,无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诗,十个字,竟然将思妇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描述得鲜活而又明晰。

全篇虽无一句写女子的泪眼与叹息,但由于把女主人公的感情与秋风、明月等自然景物融汇在一起,借助于“秋风”、“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又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达深婉的情思,勾画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哀婉的气氛,很好地体现了古乐府民歌那种清新浅近风格,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创作背景
《子夜秋歌》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各种文学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子夜秋歌》作为民歌的一种,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具体来说,《子夜秋歌》的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生活环境、劳动场景、人情世故等因素的启发,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节奏,传达出深刻的思想情感。
诗词关键字: 千里光 寄情 仰头
相关诗词
  • 1
    [宋]
    千里光山去拊循,长淮练静属城闉。
    开门自少公家事,领客宁无我辈人。
    网户得鱼肌切玉,兵廚有酒色鎔银。
    老翁生死谁相访,札翰时时到水滨。
  • 2
    [明]
    郎官宅里旧帘栊,莺燕频来认主翁。
    霜月寄情淮水上,烟花迷客秣陵东。
    梁园倦后思家切,瀼里闲多卜馆同。
    松菊未荒谁为理,先将栽灌教儿童。
  • 3
    [宋]
    秋暑不可能,几思泛中川。
    晚来兴有适,溪船偶及门。
    凉月才上弦,平潮可黄昏。
    倚楫纵所知,卧看龙泉山。
    长虹跨空阔,过之凛生寒。
    坐稳兴益佳,夜气方漫漫。
    草虫鸣东西,飞乌相与还。
    仰头数明星,垂手摇碧澜。
    坐客惜此景,不及携清樽。
    无酒要不恶,徜徉足幽欢。
    幽欢有何好,叩舷澹无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