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
山麝时时暗袭人,蔷薇露湿满枝春。 若教粉蝶知音耗,应怨韶华枉误身。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关于春天的一个生动的描绘,诗人将春天的山麝、蔷薇、粉蝶等元素融入诗中,使诗充满生机与活力。
首先,“山麝时时暗袭人,蔷薇露湿满枝春”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山麝在丛林中不时地轻轻穿过,花香四溢;蔷薇花枝上晶莹的露珠洒落,满树繁花,生机盎然。山麝的香气和蔷薇的露水都是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
其次,“若教粉蝶知音耗,应怨韶华枉误身”这两句则是对诗意的深化。诗人假设如果粉蝶如果知道了春天的美好,却不能留住时间,可能会感到遗憾和失落。这里诗人通过粉蝶的感受来表达他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通过诗中的山麝、蔷薇、粉蝶等元素,诗人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
|
创作背景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这组诗是宋代文人唐仲友创作的,以咏叹蜡梅为主题,与陈天予进行诗韵唱和的作品。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自然景观的触发:唐仲友可能是在观赏蜡梅时,被其独特的形态和芳香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文环境的熏陶:唐仲友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唱和是当时文人间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他可能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与陈天予进行诗韵唱和。
3. 个人情感的寄托:诗歌往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唐仲友可能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蜡梅的喜爱,或者借蜡梅言志,抒发自己的情感。
总的来说,《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关诗词
-
袂剪黄罗亦可人,君诗剩觅小园春。
最怜丈室铜瓶里,独对维摩似病身。
-
为爱凌晨细细开,谁人伴我独徘徊。
朝阳满树无尘滓,寒雀惊窥欲下来。
-
黄姑侍女两三人,散作名家不嫁春。
仙桂飘零篱菊尽,香容付与雪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