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晖阁》
胜地清无一点埃,水晶城裹小瑶台。 环堤柳弄碧云合,浮岛莲分翠盖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美的园林景象。
首句“胜地清无一点埃”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胜地”应该是指园林中的美丽场所。“清无一点埃”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环境的清幽,尘埃都被清除干净,给人一种洁净舒适的感觉。
“水晶城裹小瑶台”描绘了园林的建筑风格,水晶城应该是指园林中的池塘,小瑶台则是指园林中的小亭台。这句话表达了园林中池塘清澈,小亭台若隐若现的景象。
“环堤柳弄碧云合,浮岛莲分翠盖来”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园林中的植物景象。环堤柳弄碧云合,描绘了堤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景象,如同在合拢的碧云中舞动。浮岛莲分翠盖来,则描绘了池塘中的小岛,莲花盛开,翠绿的荷叶如同伞一般覆盖在水面上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园林的清幽、建筑风格和小岛上的植物景象,展现了园林的美丽和宁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园林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
创作背景
《涵晖阁》是宋朝诗人刘拯的诗作。创作背景可能包括:
1. 地点背景:涵晖阁是一处园林景观,刘拯在游览或居住在此处时,受到了景致美的启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情感背景:刘拯可能当时正处于某种情感状态,例如愉悦、平静、怀旧等,这种状态与涵晖阁的美景相互呼应,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3.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刘拯作为当时的文人,涵晖阁的美景可能引发了他的诗意表达。
总的来说,《涵晖阁》的创作背景是刘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受到景致美的启发,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了创作冲动和灵感。
相关诗词
-
嵌空在山半,天设兹闲敞。
清墟生画白,高迥传遥响。
穷应到真境,憩暂祛烦想。
岩石如可耕,此地堪长往。
-
圣主崇儒本,文宣教愈口。
严祠加整葺,贤守口遵依。
将欲更,先来相翠微。
小山开乱石,幽谷驻涵晖。
泽炎爻符合,雷天象庶几。
口王仪凛凛,十哲貌颀颀。
山溜侵廊滴,溪云拂瓦飞。
晞阳鸥鹭岛,灯兔口鱼矶。
元氏魂应爽,道转肥。
静思登彼岱,深想浴乎沂。
风口岩根竹,泉滋石。
口秋留口貌,口会集褒衣。
忠恕学,口。
文辞政如是,吾欲归。
-
常时洲岛隔波澜,故觅君山直上看。
罨画园林春减色,水晶宫阙画添寒。
州城斜引群峰小,湖面平吞数泽宽。
坐久西风音乔木,扁舟思到武陵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