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芳草莫寻游处迹,好花空认折残枝。 啼莺似怨归何速? 舞蝶应怜出太迟。 |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题原作“春暮”,作者原作“蔡文饶”,均据《宋诗纪事》改。 ②归何速:感叹春天去得太快。
|
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苏文饶的《春晚》的创作背景主要是感叹春天的逝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不舍和惋惜,通过描写芳草、残花、啼莺和舞蝶等春天的元素,展现了春末的景色,从而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中的“芳草莫寻游处迹,好花空认折残枝”描绘了春天消逝的场景,而“啼莺似怨归何速?舞蝶应怜出太迟”则通过禽鸟和昆虫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离去的主题。
相关诗词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黄莺弄渐变,翠林花落余。
瀑流还响谷,猿啼自应虚。
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
此时欢不极,调轸坐相于。
-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