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石盆寺》

巨石保年琢,为盆势莫裁。
圆疑通泽国,深可并天台。
法水长时满,青莲向日开。
无人知此喻,寂寞首空回。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咏盆景的石头为题,描绘了石头在盆中形成的特殊景象,以及它所象征的神秘意境。 首句“巨石保年琢,为盆势莫裁。”描绘了巨石在盆中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已经变得光滑而坚韧,盆景的设计者也没有对它进行任何裁剪,让它在盆中保持着原有的形状和特点。这里的“保年”可能指的是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而“琢”则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经过磨砺变得更加精致的过程。 “圆疑通泽国,深可并天台。”这一句表达了石头在盆中形成的形状,使人怀疑它是否来自通向泽国的路径,或者是可以与天台相媲美的奇景。这里使用了“疑”字,暗示了石头在盆中的形状并不完全确定,而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景象。 “法水长时满,青莲向日开。”这一句表达了石头的寓意,如同法水一般源源不断,充满了智慧和示。它又像青莲一样向着太阳开放,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这里的“法水”和“青莲”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最后一句“无人知此喻,寂寞首空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意境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他认为这种意境是如此的深邃和神秘,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它。即使有人试图去解读它,也会感到无从下手,最终只能无奈地离开。这里使用了“寂寞”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意境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盆景中的石头为题,通过描绘石头在盆中的形状和寓意,表达了一种深邃、神秘、孤独的意境。这种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石盆寺》是宋代女诗人李含章的诗作**。李含章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而著名。而《石盆寺》这首诗,则是李含章在一次游览石盆寺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通过诗歌,李含章描绘了石盆寺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诗词关键字: 青莲 巨石
相关诗词
  • 1
    [唐]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
    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
    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
    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
  • 2
    [宋]
    采仞气浮三塔耸,浮牌声两溪寒。
    扫地石盆冰,闭门春昼长。
  • 3
    [唐]
    雨涤烟锄伛偻赍,绀牙红甲两三畦。
    药名却笑桐君少,年纪翻嫌竹祖低。
    白石静敲蒸朮火,清泉闲洗种花泥。
    怪来昨日休持钵,一尺雕胡似掌齐。
    香蔓蒙茏覆昔邪,桂烟杉露湿袈裟。
    石盆换水捞松叶,竹径穿床避笋芽。
    藜杖移时挑细药,铜瓶尽日灌幽花。
    支公谩道怜神骏,不及今朝种一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