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景风扇物》

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
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
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首句“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中的“青蘋末”和“远空”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微小和广阔,表达了自然界的无穷无尽和神秘莫测。“呈祥”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吉祥的征兆。 “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这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草木在晨光中摇曳生姿,轻扫尘埃,表达了大自然清新、纯净的一面。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水上的微波动与林间的美景相联系,描绘出一幅流动的美景图。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幽深,仿佛听到天空中万籁之声响彻,兰径则象征着幽静的小路。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风的轻飏之势比作橐籥之功,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动态美。 最后两句“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敞开胸怀,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引人入胜,令人陶醉。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景风扇物》是唐朝诗人张聿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化艺术和诗词创作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唐朝也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各种文化交融,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聿创作了《景风扇物》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风扇的动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此外,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俗和习惯,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综上所述,《景风扇物》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唐朝的文化艺术繁荣、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上一首
《武帝》
诗词关键字: 万籁 应从 轻度
相关诗词
  • 1
    [唐]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 2
    [唐]
    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
    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
    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
    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
    秭归山路烟岚隔,山木幽深晚花拆。
    涧底红光夺火燃,摇风扇毒愁行客。
    杜鹃啼咽花亦殷,声悲绝艳连空山。
    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
    山鸡锦质矜毛羽,透竹穿萝命俦侣。
    乔木幽谿上下同,雄雌不惑飞栖处。
    望秦峰回过商颜,浪叠云堆万簇山。
    行尽杳冥青嶂外,九重钟漏紫霄间。
    元和列侍明光殿,谏草初焚市朝变。
    北阙趋承半隙尘,南梁笑
  • 3
    [唐]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