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钓台》
汉业中兴彼一时,先生名与日星垂。 南阳遗庙今荒草,何似桐江百世祠。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诗,是对一位历史人物——桐庐(南阳)先生的事迹与品格的赞美。诗人在对历史进行沉思中,寻找到这位伟大的英雄,并通过这位英雄的赞美,表达出自己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首先,诗人通过“汉业中兴彼一时”这句诗,描绘了汉朝中兴的时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彼一时”既指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暗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展现出卓越才华和坚定意志的英雄们的赞叹。
其次,“先生名与日星垂”一句,赞扬了这位桐庐先生的声名如同日月星辰般高悬,让人仰望。这种评价无疑是极高且极有分量的,展现了诗人对这位英雄的深深敬仰。
再来看“南阳遗庙今荒草,何似桐江百世祠”这两句诗。诗人通过对比这位英雄在南阳的遗庙(即他曾经生活的地方)现在却长满了荒草,与他在桐庐建立的百世祠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荒凉的南阳遗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世的沧桑,而桐庐百世祠的永恒则象征着这位英雄的事迹和品格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传。这里,“何似桐江百世祠”不仅是对桐庐先生高尚品质和杰出成就的再次赞美,更是对英雄永垂不朽的精神的深深感慨。
最后,整体来看,这首诗的意象深沉,语言简洁却含义丰富。它通过描述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事迹的流传,赞美了那位桐庐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同时,这首诗也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永恒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
《泊钓台》是宋朝诗人毛幵的一首诗。钓台是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位于浙江省富春江畔。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召,选择隐居,垂钓为生,因此钓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隐逸的象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应该是诗人毛幵游览钓台时,感叹严子陵的高尚节操和隐居生活,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的境遇的感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词书籍或咨询语文老师以获取更详细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