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泛照湖游天章二首》

秦望奇峰北,天章野寺东。
石桥跨惊濑,云屋丽层穹。
片段磨礲密,高低结构雄。
盘基深凿岸,飞势耸凌空。
回却熙蒸日,虚含自远风。
谿山形胜聚,山川往来通。
竹影摇轩外,松声逼坐中。
孤烟惹樵叟,轻浪溅渔翁。
气象清无比,登临杳莫穷。
直须图画看,安得入神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主要描绘了秦望山的美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桥、云屋、惊濑、溪山等自然景象,以及竹影、松声、轻浪等自然元素,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首先,诗人以“秦望奇峰北,天章野寺东”开头,表明了他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色。秦望山是杭州的一座著名山峰,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奇峰和天章野寺,感受到了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氛围。 接着,诗人对石桥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石桥跨惊濑,云屋丽层穹”,石桥横跨在惊涛骇浪之上,云屋则耸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诗人通过这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石桥的雄伟和云屋的高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诗人又对山峰的结构进行了描绘。“片段磨礲密,高低结构雄”,这里的“磨礲”是指经过长年累月的磨损和磨砺,使得山峰变得密实而高耸。高低错落的结构更是雄伟壮观,让人惊叹不已。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周围的景色。“回却熙蒸日,虚含自远风”,这里的“熙蒸日”是指繁忙、热闹的景象,“虚含自远风”则表示周围环境宁静、清幽,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后,诗人又描写了周围的动物和自然元素。“竹影摇轩外,松声逼坐中”,竹影摇曳在窗外,松涛声在座中回荡,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此外,“孤烟惹樵叟,轻浪溅渔翁”,樵夫的烟气吸引着渔夫,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最后,诗人对秦望山进行了总评。“气象清无比,登临杳莫穷”,这里的“气象清无比”是对秦望山整体景色的赞美,“登临杳莫穷”则表达了诗人对登临此山的无限感慨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秦望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描绘之中,感受到了秦望山的壮美和神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创作背景
《泛照湖游天章二首》是宋朝诗人吴奎创作的一组诗。对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直接的历史资料进行详细记载。但从诗题和诗歌内容分析,可以推断一些可能的创作背景。 首先,诗题中的“泛照湖”表明这组诗是在游览照湖时所作,而“游天章”可能指的是游览天章阁或天章山。这可能是在一个闲适的日子里,诗人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感慨自然之美,因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其次,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照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有一些诗句流露出诗人的人生感慨和思考。这可能是在游览过程中,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际遇产生了共鸣,于是借景抒情,创作了这组诗。 综上所述,《泛照湖游天章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吴奎在游览照湖和天章阁(或天章山)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竹影 渔翁 登临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