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
作品赏析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创作背景
《送僧归日本》是唐朝诗人钱起的一首佳作,其创作背景与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唐朝国势强盛,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技艺和佛法,派遣了许多遣唐使和僧人来到中国。这些日本僧人在中国学习佛法,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带回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钱起创作了这首《送僧归日本》,以赠送给即将回国的日本僧人,表达了诗人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赞赏和祝愿。
诗词关键字: 鱼龙 灯影 沧海
相关诗词
  • 1
    [近代]
    一泓秋水净纤毫,远看不知光如刀。
    直骇玉龙蟠匣内,待乘雷雨腾云霄。
    传闻利器来红毛,大食日本羞同曹。
    濡血便令骨节解,断头不俟锋刃交。
    抽刀出鞘天为摇,日月星辰芒骤韬。
    斫地一声海水立,露风三寸阴风号。
    陆专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
    遭斯刃者凡几辈?
    骷髅成群血涌涛。
    刀头百万英雄泣,腕底乾坤杀劫操。
    且来挂壁暂不用,夜夜鸣啸声疑鴞。
    英灵渴欲饮战血,也如块磊需酒浇。

  • 2
    [清]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 3
    [唐]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
    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
    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
    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