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句格送求僧行者》
山林夜雨厌孤寂,春风几番沙草碧。 衣孟无计若为得,负春空随腰间石。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夜雨的孤寂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奈之情。
首句“山林夜雨厌孤寂”描绘了山林中夜雨的孤寂之景,给人一种沉静、孤寂的感觉。作者可能是在山林中独自夜宿,听着雨声,感受着山林的孤寂。
第二句“春风几番沙草碧”描绘了春风拂过,沙草呈现出一片碧绿的景象。这里用“几番”形容春风的次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沙草的碧绿也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第三句“衣孟无计若为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无奈之情。这里的“衣孟”可能是指孟春,即春季的头一个月,也常用来代指春天。作者可能无法如愿以偿地迎接春天,或者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感到无奈。
第四句“负春空随腰间石”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辜负和遗憾之情。这里的“腰间石”可能是指心中的愿望或者目标,作者无法实现这些愿望或者目标,只能空自叹息,表达了内心的遗憾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林夜雨、春风、衣孟、负春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失落。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
创作背景
《法意句格送求僧行者》是宋朝诗僧释普闻所作的一首诗歌。诗歌的背景可能与宋代佛教的盛行,以及僧侣们的修行生活有关。释普闻可能通过这首诗来传达一些佛教的教义,或者是表达对修行者的祝福和鼓励。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如果您对这首诗感兴趣,建议您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或者咨询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诗词
-
清源佛法意如何,米价酬来老太婆。
眨上眉毛行大道,莫於平地起风波。
-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苖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
高山石室半空嵌,选取灵芝草尽芟。
法意要修心一等,道情焉用口三缄。
丹砂保重开清境,白发相宜倚翠岩。
曩劫缘中因种在,布衣鹤袖凤来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