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天听吟》

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
非高亦非还,都只在人心。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
非高亦非还,都只在人心。》是一首对自然和人心深度探索和感悟的诗。它以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描绘出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世界观。 首先,诗的开头“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就给人一种深深的寂静感和未知感。这里的“天听寂无音”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自然的无声无息,无边无际。“苍苍何处寻”则表达了寻找自然之声,却无处可寻的困惑和迷茫。这种表达方式,既描绘了自然的神秘和深邃,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探索的渴望和无力。 “非高亦非还,都只在人心。”这两句诗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入解读。它表达了自然的声音并不高亢,也不遥远,而是深深地隐藏在人心之中。这里的“非高亦非还”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自然的声音并不高也不低,不远也不还,也指自然的声音并不显眼,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都只在人心”则表达了自然的声音是由人心所生,是人心对自然的感知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对自然和人心深度的探索和感悟。它告诉我们,自然的声音并不显眼,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自然的声音又是由人心所生,是人心对自然的感知和理解。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心的思考,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唐]
    不敢要君征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
    谠言昨叹离天听,新象今闻入县图。
    琴锁坏窗风自响,鹤归乔木隐难呼。
    学书弟子何人在,点检犹存谏草无。
  • 2
    [唐]
    官闲幕府下,聊以任纵诞。
    文学鲁仲尼,高标嵇中散。
    出门时雨润,对酒春风暖。
    感激知己恩,别离魂欲断。
    邬载策名十二载,独立先斯文。
    迩来及门者,半已升青云。
    青云岂无姿,黄鹄素不群。
    一辞芸香吏,几岁沧江濆。
    散职既不羁,天听亦昭闻。
    虽承急贤诏,未谒陶唐君。
    薄俸还自急,此言那足云。
    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蕙草正可摘,豫章犹未分。
    宗师忽千里,使我心氛氲。
    第二百一十卷
  • 3
    [明]
    太息复太息,悲风动河梁。
    浮云翳中天,白日不回光。
    谢子庐江来,修髯宛清扬。
    伏阙三上书,雅道陈虞唐。
    九重天听高,臣愚不自量。
    臣有肺腑言,譬彼俗医方。
    和缓倘见收,足使疲癃康。
    退谒相国门,持书立堂皇。
    卑之无高论,笑尔书生狂。
    归来逆旅中,哀歌不成章。
    顾余伸前议,意气何慨慷。
    听之重为叹,泪下沾我裳。
    纷纷肉食者,俯仰随班行。
    而子饭藜藿,抗言一何张。
    坐令吾徒惭,喑默中自伤。
    严冬霜雪集,子行返南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