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颂古九首》

当时苦口曾不道,悟来灵骨方寻讨。
练江寒月两萧萧,浮云散尽天如扫。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悟”,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深夜的场景,表达了对“悟”的深刻理解。 首句“当时苦口曾不道”中,“苦口”象征了艰难的探索和寻求,“不道”则暗示了当时的困扰和困惑。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描绘了诗人对“悟”的艰难追求。 “悟来灵骨方寻讨”中的“悟来”表示了最终的领悟,而“灵骨”则象征了诗人的内在本质或天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困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内在本质。 接下来的两句“练江寒月两萧萧,浮云散尽天如扫”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其中“练江”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寒月萧萧,象征着深夜的寂静和寒冷。而“浮云散尽天如扫”则象征着困扰和疑惑都被扫除,只剩下清明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悟”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寻求和理解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最终的领悟是值得的,就像清扫了浮云后的天空一样清晰和明亮。这种深深的领悟和自我发现,使得诗人能够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和挑战。
创作背景
《颂古九首》是宋代诗僧释普信创作的一组古诗。这九首诗是以古代佛教故事和佛教教义为题材,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赞颂。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释普信个人的修行体验和感悟,以及对佛教经典和故事的深入研读和理解。 释普信是宋代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多以佛教为题材,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的诗歌风格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受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誉和推崇。 总之,《颂古九首》是释普信在佛教修行和诗歌创作方面的结晶,是他对佛教经典和故事的理解和感悟的表达。
诗词关键字: 苦口 浮云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