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踏莎行·松偃成阴》

松偃成阴,荷香去暑。
过溪似是东林路。
不知宿昔有谁来,寺门同听催诗雨。
北马依风,凉蝉咽暮。
城门半带东陵圃。
江南不是米元晖,无人更得沧洲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通过对松树、荷花、溪流、寺庙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松偃成阴,荷香去暑”,诗人以松树、荷花入诗,描绘出一幅夏日景象。松树偃斜成阴,荷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生活的喜爱。 “过溪似是东林路。不知宿昔有谁来,寺门同听催诗雨”,诗人描述自己走过小溪,似乎是前往东林路的情景。然而,对于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诗人并不清楚,只是与寺门一同听闻催生诗意的雨声。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过去情景的想象,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感受。 “北马依风,凉蝉咽暮”,诗人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北马依风,凉蝉低声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氛围。 “城门半带东陵圃”是对城市景象的描绘,而“江南不是米元晖,无人更得沧洲趣”则表达了诗人对米元晖的怀念,以及对无人能与自己享受沧洲之趣的遗憾。这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词关键字: 城门 不知 不是
相关诗词
  • 1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2
    [当代]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 3
    [当代]
    美誉留芳,臭名遗屁。
    千千万万书中记。
    张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号a加b。
    倘若当初,名非此字。
    流传又或生歧异。
    问他谁假复谁真,骨灰也自难为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