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探梅过西湖》

郊坰一到眼偏明,古寺寂无钟磬声。
共上篮舆寻胜事,独先冠盖愧双旌。
探梅载酒成幽趣,纵步登山喜晚晴。
自顾遨头最衰老,不才何幸守边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宋朝诗人楼钥。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一个晴朗的冬日出游郊外,沿途赏景、寻幽探胜,诗中的景色描写、情感表达和气氛渲染都十分生动。 首联“郊坰一到眼偏明,古寺寂无钟磬声”,开篇即描绘出一片清晰明亮的郊野风光,寂静的古寺没有钟声和磬声,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既交代了诗人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颔联“共上篮舆寻胜事,独先冠盖愧双旌”,诗人和同伴一同乘篮舆(轿子)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而自己独自一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冠盖(官帽和车盖)与别人的双旌(官员的旌旗)相比,显得有些孤独和惭愧。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淡泊名利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探梅载酒成幽趣,纵步登山喜晚晴”,诗人带着酒和梅花去寻找幽雅的情趣,纵情登山,欣赏晚晴的美景。这里描绘了诗人寻幽探胜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 尾联“自顾遨头最衰老,不才何幸守边城”,诗人自我感慨自己已经是最衰老的人了,但因自己的才疏学浅而未能被重用,如今只能在边城固守岗位。这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怜和失落,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淡泊名利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个人才疏学浅的无奈和自怜。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宋朝古诗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探梅过西湖》是宋朝诗人郑安恭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探访梅花和游览西湖的经历有关。在宋朝,梅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花卉之一,而西湖则是著名的风景区。诗人可能在一个春季,为了欣赏梅花盛开的美景,特地前往西湖探访,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这首诗。 通过诗歌的标题和内容,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歌可能描绘了诗人在探访梅花和游览西湖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他对这些景色的感受和感慨。 总之,《探梅过西湖》是郑安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词关键字: 纵步 幽趣 钟磬
相关诗词
  • 1
    [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 2
    [宋]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3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郑安恭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