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校书图》

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
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
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
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
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
画史画名不画实,润色丹青传不朽。
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
当时万一见此图,诸郎不免涎垂口。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于学问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痴迷和对于艺术的欣赏。 首联“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用扫尘比喻学习学问,用萤火虫的灯光比喻独自学习时的专注和执着。而“帝虎鲁鱼相可否”则表达了对于学问的严谨态度,即对于知识的追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颔联“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他认为那些身居高位、富贵荣华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学问的深奥和艰难的。 颈联“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描绘了诗人追求学问时的美好环境和美好心境。这里用春天的绿柳和莺啼来比喻学习时的愉悦和轻松,用翠袖弹丝和眼前酒来比喻学习时的享受和乐趣。 随后,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对于艺术的欣赏。“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这里用画史画名不画实来比喻艺术作品的美妙和深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和勤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人的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诗词关键字: 画名 润色 丹青
相关诗词
  • 1
    [宋]
    湖海相逢更日边。
    槐风莲雨寿杯前。
    琴书图画水沈烟。
    共指金銮当儤直,不应彭泽尚回旋。
    今年初度想超然。
  • 2
    [宋]
    由余入秦毁诗书,意在兵强黔首愚。
    弊极煨烬几无馀,高齐风俗元自殊。
    岂料乃喜知卷舒,况复是正丛冠裾。
    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谓其胜由余。
  • 3
    [明]
    湖州得娟俱充袜,我把轻缣试高揭。
    东涂西抹出天涯,管领烟霞主风月。
    人家联络住青山,良朋好友时往还。
    读书比比不出户,柴门流水声潺湲。
    危椒绝磴走行旅,岚气湿衣云作侣。
    山腰隐隐见招提,落日长途渺何许。
    林坳树底跨浮漂,一泉玉泻秋琳琅。
    荷衣凉透忍不得,寒郊瘦岛谁争强。
    遥天两两沙鸥起,中有昊船过越水。
    轻帆带影掠双凫,顷刻钱塘三百里。
    平生吾亦信吾痴,抽身欲往良不疑。
    酒家急就浅磈磊,取醉还酬个里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