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市杂咏》
离愁别恨满沧洲,区马匆匆去莫留。 山尽回头人不见,齐云何日贮高楼。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深愁恨和不舍之情。首句“离愁别恨满沧洲”直接点明离别的主题,沧洲指的是送别之地,满字既表达了离愁之深,又带有对未来的无尽忧虑和期待。第二句“区马匆匆去莫留”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区马指的是疆场上奔走的马匹,匆匆而去,暗示着离别的匆忙和不舍。莫留二字则表达了挽留不住的无奈和不舍。
接下来的两句“山尽回头人不见,齐云何日贮高楼。”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景。山尽回头,表示离别的人不忍离去,最后回头看一眼,但人已经不见了。这一句表达了深深的留恋和不舍。齐云何日贮高楼,则是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高楼在这里象征着希望和未来,而齐云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离别后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恨和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
创作背景
《和新市杂咏》是宋朝诗人赵希逢创作的一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苦难。赵希逢生活在南宋理宗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灾难。当时,南宋朝廷腐败,官员贪污,百姓生活困苦。赵希逢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和新市杂咏》通过描绘新市的风景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诗歌中描绘了市场的繁华、商贩的叫卖声、妇女的劳作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市井生活。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综上所述,《和新市杂咏》的创作背景是南宋理宗时期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历史背景,以及赵希逢个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关怀。
相关诗词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榭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尘
-
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绿。
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剧孟不知名,千金买宝剑。
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春风二月时,道傍柳堪把。
上枝覆官阁,下枝覆车马。
洛水照千门,千门碧空里。
少年不得志,走马游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