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留别敬师》

浪游行橐倍萧然,但有山僧送上船。
月白不堪莲社别,日高难恋竹房眠。
晓粮载少癯同鹤,秋思悲多乱似蝉。
后夜忆师空梦寐,淮城东畔寺门前。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首先,从总体上讲,诗中的主人公因为四处漂泊,行囊充实却十分萧条。同时,因为去外地做客,有山僧为他送行。此外,描述了诗人别离的情景和他在旅途中的感想。 “浪游行橐倍萧然”这句诗表现了主人公四处漂泊的艰辛,行囊也比平时萧条。这个描述非常生动,让人想象出诗人孤独、疲倦却又不得不继续旅程的形象。 “但有山僧送上船”这句诗中,“山僧”这个意象的出现,增加了诗的禅意和静谧感。这表明诗人此刻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支持者,给他送行。这个细节也增强了诗的温馨感。 “月白不堪莲社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山僧在月色皎洁的夜晚分别的情景。诗人对这种离别的场景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不舍,这可以从“不堪”一词中看出。 “日高难恋竹房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疲倦和困乏,他对旅店竹房的留恋,但因为时间已晚,太阳高升,他无法再继续休息。这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和对休息的渴望。 “晓粮载少癯同鹤”一句,描述了诗人旅途中的憔悴和瘦弱,如同白鹤一样。这是对诗人身心疲惫的真实写照。 最后,“后夜忆师空梦寐,淮城东畔寺门前”这两句诗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山僧的思念和深深的怀念。他在旅途中无法抑制对山僧的思念,只能在梦中寻觅他的影子。这一句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深深孤独和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四处漂泊的艰辛和对故乡、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也充满了禅意和静谧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温馨。
创作背景
**《留别敬师》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都与作者陈鸿的个人经历有关**。首先,陈鸿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却十分好学,因此得到了邑人郑定的资助,两人还一起求学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留别敬师》的创作提供了背景。其次,陈鸿中进士后,仕途并不顺利,他曾长时间在各地幕府任职。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官场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他对敬师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进一步促成了《留别敬师》的创作。
诗词关键字: 月白 秋思 梦寐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唐]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3
    [唐]
    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
    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
    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
    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
    醉里因多感,愁中欲强言。
    花林逢废井,战地识荒园。
    怅别临晴野,悲春上古原。
    鸟归山外树,人过水边村。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谁堪将落羽,回首仰飞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