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白闍梨》

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
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
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
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
作品赏析
这首诗《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是一首描绘诗人归隐后生活状态的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淡然态度。 首联“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诗人以瓶锡为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瓶锡倦西东,意味着诗人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和奔波,渴望回归宁静的生活。归来一榻空,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空荡荡的床榻上只有自己一人,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和自在。 颔联“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描绘了诗人的学识和修养。宗乘能自判,表明诗人有深厚的佛学修养,能够独自领悟佛法真谛。文学更兼通,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造诣。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在归隐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 颈联“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彻夜讲堂月,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讲堂上彻夜讨论学问的场景,月光洒在讲堂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定回枯树风,则描绘了诗人禅定后,枯树上的风声也变得柔和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禅定的热爱和领悟。 尾联“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感慨和对尘世的无奈。无从参净社,意味着诗人无法参与尘世中的净社活动,表达了对尘世的无奈和遗憾。回首倦飞蓬,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眷恋和不舍,如同飞蓬一样飘荡不定,却又无法离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归隐后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淡然态度。诗人在尘世中经历了许多,最终选择了归隐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禅定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诗词关键字: 枯树 回首 归来
相关诗词
  • 1
    [魏晋]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
  • 2
    [唐]
    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
    手护昆仑象牙简,心推霹雳枣枝盘。
    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
    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 3
    [宋]
    君不见白云万顷还去,来去谁能留得住。
    去处放他秋月明,来时寒破太虚路。
    等闲为雨复为晴,玄空一点元青青。
    道人何异白云意,此心了然游杳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