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皇帝逝世的哀悼和对新皇帝的期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描述了皇帝去世的场景。幡翣是古代出殡时用的旗子,箫笳是送葬时的乐器,两都是指长安和洛阳,暗示了皇帝的葬礼在两都举行。 颔联“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尧和禹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这里用他们来比喻逝世的皇帝。尧去世得像父母一样,表明皇帝在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禹葬省人徒则表达了对逝者身后事宜的关心,同时也暗示了新皇帝的继位。 颈联“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逝世的皇帝的哀悼和对新皇帝的期待。韶石是山名,相传舜在南巡时曾在韶石奏九韶乐。这里是说新皇帝应该效法舜,继续前任皇帝的政策,让人民继续享受幸福。鼎湖是传说中黄帝铸九鼎之地,这里暗示新皇帝应该继承前人的伟业,建立新的功业。 尾联“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逝世的皇帝的哀悼和对新皇帝的期待的心情。下竹使指的是派遣使者到海外去传达哀悼的信息,这表明作者对逝世的皇帝的尊重和怀念。海外走哀符则表达了作者对新皇帝的期待和信任,希望他能继承前人的伟业,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逝世的皇帝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皇帝的期待和信任。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喻和表达了对新皇帝继承前人伟业的期望,展示了作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是宋朝文同为悼念仁宗皇帝赵祯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性格仁慈,对人宽厚,严于律己,受到历代臣民的称颂。他在位期间,虽然国家面临一些内忧外患,但总体来说,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科技发展。 文同是宋朝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与仁宗皇帝同时代,对仁宗的为人和政绩有着深切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在他的挽诗中,充满了对仁宗的敬仰和哀思,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位仁君的深深怀念。 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是仁宗皇帝的逝世,以及文同对这个时代结束的痛惜之情。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通过对仁宗皇帝的颂扬,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留恋。
上一首
《杂兴》
诗词关键字: 考妣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