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四首》
张侯白,李侯黑。 硬如绵,软如铁。 蓦路相逢两会家,临济未是白拈贼。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机智,它描绘了一种看似矛盾却内在统一的特性,即“硬如绵,软如铁”。这是对张侯和李侯的赞美,他们各自展现出了这种独特的特质。
首句“张侯白,李侯黑”,诗人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开始,描绘了两位人物的不同形象。张侯的皮肤白皙,李侯的肤色黝黑。这看似矛盾的描述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们各自性格的不同特点。张侯的白,可能象征着他的纯洁、温和和善良;而李侯的黑,则可能象征着他的坚韧、刚毅和勇敢。
“硬如绵,软如铁”是对他们特质的进一步描绘。绵,给人柔软的感觉,但在诗中,它被形容为“硬如绵”,这无疑是对张侯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铁,给人坚硬的感觉,但在诗中,它被形容为“软如铁”,这又是对李侯柔和内心的赞美。
“蓦路相逢两会家,临济未是白拈贼”,这两句诗描绘了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偶然相遇,如同临济宗的禅师遇到了一位出奇制胜的徒弟。这里,“白拈贼”可能是指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能迅速而巧妙地解决,如同临济宗的禅师所使用的巧妙战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赞颂了张侯和李侯的特质,并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既矛盾又统一,既复杂又简单,就像临济宗的禅师与徒弟的相遇一样,充满了智慧和机锋。
|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四首》是宋代诗僧释宗演创作的一组古诗。这些诗歌以颂扬佛教教义为主题,通过对佛教故事、经文和禅理的阐释,传达了佛教的思想精髓。释宗演创作这组诗歌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的佛教文化环境、个人修行体验以及对佛教经典的感悟有关。
在宋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禅宗思想尤为盛行。释宗演作为一位禅宗僧人,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对禅宗的理解和体悟。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还展现了释宗演个人的修行体悟和对佛教经典的独到见解。
总之,《颂古二十四首》是释宗演在佛教文化背景下,结合个人修行体验和感悟而创作的一组诗歌,旨在传扬佛教教义,阐释禅宗思想。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