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尚书》
豫让能报国,程婴能保孤。 难复千万年,名与日月俱。 即今天壤间,斯人焉可无。 临风每遐想,泫然重嗟吁。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豫让和程婴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义气等品质的敬仰之情。
“豫让能报国,程婴能保孤。难复千万年,名与日月俱。”这几句诗表达了豫让和程婴的忠诚和义气,他们的行为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名声与日月同辉。
“即今天壤间,斯人焉可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像豫让和程婴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看法。
“临风每遐想,泫然重嗟吁。”最后两句,作者在风中常常思考豫让和程婴的事迹,感动之余不禁长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豫让和程婴的高度赞美,也是对忠诚、义气等品质的推崇,鼓励人们学习这些品质,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
创作背景
《答吴尚书》是宋朝诗人胡如壎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人际交往背景:从诗题《答吴尚书》来看,这首诗应是胡如壎回复吴尚书(可能是一位高官)的一封信或答复。因此,人际交往背景可能是这首诗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胡如壎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吴尚书的尊敬、感谢或其他情感。
2. 社会政治背景:宋朝是一个文人官员地位较高的朝代,诗歌在官场交往、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首诗也可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创作的,可能涉及一些官场的话题或事件。
3. 个人情感背景:诗歌往往是诗人表达个人情感、思想的一种方式。胡如壎在创作《答吴尚书》时,可能正处于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思考状态,这些个人情感也可能体现在诗歌中。
以上只是根据诗题和常见诗歌创作背景进行的一些推测,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历史资料来分析。
相关诗词
-
万一青春不可留,自甘潦倒作情囚。
儿郎亦是多情种,颇羡尚书燕子楼。
-
八座镇雄军,歌谣满路新。
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
囹圄长空锁,干戈久覆尘。
儒僧观子夜,羁客醉红茵。
笔砚行随手,诗书坐绕身。
小材多顾盼,得作食鱼人。
-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蹇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