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句》

何年饮著声闻酒,直到而今醉不醒。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教红粉去和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讽刺当时执政者而写的,讽刺的矛头指向贪功恋权、屈身卖国的投降派。 首句“何年饮著声闻酒”,从题目和诗句的内容看,这是作者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应诏上书之后,被留作侍从时,在一次宴席上借酒兴而吟成。饮著声闻酒,表明作者对一味崇尚虚名而不拘实际、追求闻达于诸侯的醉心于名利思想的否定。“何年”二字则表现出作者的愤怒不平之气,暗示作者早已不是应当沉醉于五湖三山、不顾身世为人的游惰浪子时代了。何况他还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饮酒客人,而是与当年受韩愈器重和举拔于闹市并要等待声名显赫后才能重逢的饮著先生。 “直到而今醉不醒”,一语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借醉酒浇心中之块垒。这同《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之意是如出一辙的。 “何事将军封万户”,由于诗人把抗敌御侮与贪功求官割舍开来,所以语气显得委婉含蓄。一个“何事”带有反问性质,但并非投降派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而是诗人对投降派的不满和责问。 “却教红粉去和戎”,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最使诗人痛心的遭遇。抗金名将梁红玉在国家存亡之际,毅然随军出征,不愧是巾帼英雄。而诗人笔下的红粉却不是这样的光彩照人。在诗人看来,那些贪官污吏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却让红粉佳人去和戎兵,其心何忍!这就把矛头直指投降派了。 诗的前两句以抑扬相生的笔法,从醉酒写起,前句设问,后句作答。后两句则运用对比的手法,抗金英雄与投降派对比,同时又拿梁红玉与佳人对比。这就把诗人对那些贪功求官、卖国求荣的投降派的不满和责问的感情推向高潮。 这首诗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诗人把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通俗而形象地表达出来,这在过去的讽刺诗中是不多见的。因此这首诗在当时就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句》是宋代的胡僧所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来推测一下。诗为:“一年春事数朝花,渐见稠红次第加。二十四番风信急,郭南郭北噪林鸦。” 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花开渐稠,二十四番花信风急促而来,郭南郭北的林鸦叫声喧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红粉 将军 直到
相关诗词
  • 1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2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3
    [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胡僧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