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夏日国清塘泛舟》

三篙摇漾彩帆轻,胜赏宁辞远郡城。
水满人如天上坐,波澄舟在镜中行。
都无暑气侵衣袖,时有荷香入酒觥。
野老岸前争拥看,知公威齐不喧惊。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表达了作者在观赏风景时的愉悦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第一句“三篙摇漾彩帆轻”,直接描绘出诗人在三篙摇漾的水面上,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帆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优美、宁静,让人心情愉悦。 “胜赏宁辞远郡城”,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观赏风景的重视和喜爱,即使远离了城市,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兴致。 “水满人如天上坐,波澄舟在镜中行”,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美景,水满如天,人在船上如置身天上,波澄如镜,舟行其中,宛如行进在明镜中。这种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都无暑气侵衣袖”,进一步说明了这次观赏风景的好处,正值夏季,但这里却丝毫没有暑气逼人的感觉,衣袖也未受到暑气的侵袭,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时有荷香入酒觥”,荷香与酒香混为一体,进入了诗人的酒杯,更增添了环境的雅致和诗人的兴致。 “野老岸前争拥看,知公威齐不喧惊”,最后两句,描绘了岸边野老围观诗人观赏风景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威望之高、人气之旺,即使是惊鸿一瞥,也足以让人们争相围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欢乐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和夏日国清塘泛舟》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南侵的历史事件有关**。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进攻,洛阳、汴京等地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诗人郑伯玉随同民众南逃,先后到达淮海、金陵、江西等地,最终避难至广东南雄。这首诗是在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诗词关键字: 野老 暑气 满人
相关诗词
  • 1
    [宋]
    三四百年寺,今来国又清。
    若非逢圣祚,从自有嘉名。
    月殿五峰色,风松十里怕。
    不缘君命束,便好脱尘缨。
  • 2
    [金]
    倦游老眼,放闲身、管领黄花三日。
    客子秋多茅舍外,满眼秋岚欲滴。
    泽国清霜,澄江爽气,染出千林赤。
    感时怀古,酒前一笑都释。
    千古栗里高情,雄豪割据,戏马空陈迹。
    醉里谁能知许事,俯仰人间今昔。
    三弄胡床,九层飞观,唤取穿云笛。
    凉蟾有意,为人点破空碧。
  • 3
    [近代]
    每逢胜境便勾留,稳藉篮舆作卧游。
    画幛千林悬晚翠,风帘一桁破晴幽。
    峰遮月角云低堕,石束山腰水倒流。
    不信螺溪深百折,壑中藏得钓鱼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