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甄氏访山亭二首》
雨后西山翡翠堆,结亭直欲近岩隈。 从今记取溪头路,一日须来一百回。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中通过对雨后西山美景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雨后西山翡翠堆”,开篇即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雨后西山的苍翠和厚重。翡翠是一种美丽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雨后西山的颜色,表现了西山雨后的清新和美丽。同时,“堆”字也给人一种厚重、堆积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西山雨后的形象。
“结亭直欲近岩隈”,诗人想要靠近山岩,在山脚下结亭,表达出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和亲近。这里的“结亭”不仅是诗人的行动,也是他内心的一种反映,表现出他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从今记取溪头路,一日须来一百回”,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他意识到从今以后,每条溪流的头头都要去走一走,每天都要来一百回,因为西山的美景实在太诱人了。这里的“一百回”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深深迷恋和珍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雨后西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用词生动形象,比喻恰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尊重,也表达出他对自然和人类和谐共生的追求。
|
创作背景
陈观的《题甄氏访山亭二首》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歌也可能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体现了某种人文精神或哲学思考。具体来说,这个创作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陈观在游览甄氏访山亭时,被周围的自然景色所震撼,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人文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3. 社会背景:诗歌创作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比如社会动荡、文化思潮等。
综上所述,陈观的《题甄氏访山亭二首》的创作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情感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相关诗词
-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