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
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
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
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秋夜仙女图。诗人以灵媛仙女为题,通过对夜色、月光、河色、天文、针楼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女的赞美之情。 首句“灵媛乘秋发”,诗人以“灵媛”为题,表达了对仙女的敬仰之情。灵媛仙女乘秋而来,暗示了她们的神秘和美丽。第二句“仙装警夜催”,诗人用“仙装”形容仙女们的美丽装扮,用“警夜催”形容她们的美丽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仙女的美丽和神秘。 接下来,“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两句,诗人用月光、河色等自然景象来描绘仙女的美丽和神秘。月光照耀着河水,河水呈现出美丽的颜色,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受到仙女的美丽和神秘。同时,“窥”和“辨”这两个动词,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女的敬仰之情。 “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两句,诗人用天文仪器和针楼来描绘仙女的智慧和美丽。机石天文写,表达了仙女的智慧和观察天象的能力;针楼御赏开,表达了仙女的美丽和优雅。 最后,“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两句,诗人用栖鸟和鹊桥来表达了仙女的美丽和神秘。栖鸟飞来,诗人怀疑它们是向仙女所在的鹊桥飞来,表达了诗人对仙女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女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仙女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歌。
创作背景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是唐朝诗人苏颋所作的一首应制诗。应制诗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的七夕宴,由皇帝在两仪殿主持,众多臣子参与。七夕在古代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流传广泛,因此这个节日往往被用来歌颂爱情,同时也是宫廷宴会、诗词创作的重要场合。 苏颋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宫殿的豪华、宴会的盛况,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赞美皇帝的英明神武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诗词关键字: 鹊桥 天文 月光
相关诗词
  • 1
    [宋]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 2
    [唐]
    大君忘自(一作物)我。
    应(一作膺)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 3
    [唐]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