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颂四十二首》

杨岐斗胜不斗劣,秀峰斗劣不斗胜。
秀峰乍作没亲疎,个个尽怀沧海珠。
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禅宗中两个重要人物——杨岐和秀峰的赞美。杨岐和秀峰都是禅宗大师,他们的风格和理念各有不同。 首句“杨岐斗胜不斗劣”,杨岐的行事风格是,他不会为了争胜而与别人斗胜负,他的胜负不在言语上,而在智慧和心性上。他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强而争胜,也不会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看不起人。这反映出他的大度和智慧。 次句“秀峰斗劣不斗胜”,秀峰的风格则是追求真实和自由,不会受制于表面的胜负,而更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他在言谈中体现出来的性情豪爽,举止之间展现出的自然洒脱,这些都是他的风格和智慧的体现。 接下来的四句,“秀峰乍作没亲疎,个个尽怀沧海珠”,表达了秀峰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他不分亲疏,每个来到他身边的人,他都用心去了解、去接纳。在秀峰的眼中,每个人都像一颗晶莹的珍珠,拥有各自的独特价值。这也反映了他的胸怀广阔和对人的尊重。 第五、六句“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描述了诗人眼中的景色,这里的湖山并非普通的湖山,而是与禅宗精神相互交融的自然之美。同时,“释迦弥勒是他奴”反映出诗人的思考转向了更高的精神层次,他把释迦、弥勒看作是自己的导师和奴仆,这是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杨岐和秀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独特见解。诗人赞美了他们的智慧、胸怀和人格魅力,同时也通过他们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敬仰和向往。诗中的湖山之美与禅宗精神相互交融,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创作背景
《偈颂四十二首》是宋代诗僧释祖先所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以偈颂的形式写成的,偈颂是佛教中的一种韵文,通常用于宣扬教义或表达悟道的心境。 释祖先作为一位宋代诗僧,他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禅宗思想尤其盛行。释祖先的诗歌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特点。 同时,释祖先的诗歌也受到了宋代文学的影响。宋代文学注重表现个性和情感,诗歌创作追求新颖别致、含蓄蕴藉的风格。释祖先的《偈颂四十二首》也体现了这些特点,以富有禅意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修行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综上所述,释祖先的《偈颂四十二首》是在佛教文化和宋代文学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诗词关键字: 弥勒 满眼 沧海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