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磷谁为惑温温,至宝凡姿甚易分。 自是时人多贵耳,目无明鉴使俱焚。  |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通过鲜明的比喻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人们认知和价值观的独到见解。 首句“磷磷谁为惑温温”使用了比喻,将磷火的闪烁与温温的光芒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事物表面的迷惑与真实的本质。这里的“谁为惑”提出了一个疑问,引导读者思考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次句“至宝凡姿甚易分”则进一步通过对比表达了价值观的判断。至宝与凡姿的对比,突显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这一句的意思是,真正的价值与平凡的外表是很容易区分的,引导人们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要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第三句“自是时人多贵耳”揭示了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更重视听觉,喜欢听好听的话,而忽略了真实的观察和理解。这里的“贵耳”二字,寓意了人们重视表面的声音,而忽略了深入的思考。 最后一句“目无明鉴使俱焚”则通过强烈的意象,表达了对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悲哀。如果眼睛没有明亮的鉴别力,那么就会被迷惑,甚至导致事物被毁灭。这里的“俱焚”二字,强调了缺乏明辨是非的严重后果。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比喻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人们认知和价值观的独到见解,引导人们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