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问中使》

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
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澧州客死非人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犀利的政治讽刺诗,以唐朝的历史背景为基础,揭露了权臣的奸诈和腐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展现了诗人对于朝廷使者迟迟不来的焦虑,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于长安老臣生死未卜的担忧。这种开篇直接点题的手法,凸显了诗人的急切之情。 接着,“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中使的回答,让人感到了朝廷的混乱和无能,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然后,“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诗人借助吐蕃使者中途死亡的事件,对朝廷的外交能力进行了狠狠的讽刺,进一步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这两句诗中的“相臣节度死凤翔”指的是一位宰相在担任节度使时在凤翔去世,而“老奸有貌幸不扬”则是对这位宰相的讽刺,暗指他虽然外表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狡诈的人。 最后,“三年饱食居庙堂,澧州客死非人殃。” 这是对那位宰相生前的生活和死后的评价。诗人用“三年饱食居庙堂”形容他在位期间享受奢华生活,不顾百姓疾苦。而“澧州客死非人殃”则是指他最终在澧州去世,但这并非是天灾人祸,而是他自己的过错所致。 整首诗以唐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一位宰相的讽刺,揭露了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无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人的笔触犀利,言辞尖锐,让人深感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诗词关键字: 大梁 节度 客死
相关诗词
  • 1
    [元]
    繁华敢望。
    自喜清贫状。
    老屋三间空荡荡。
    几册闲书架上。
    客来或问中庵。
    平生虎穴曾探。
    隐几悠然不答,窗间笑指山岚。
  • 2
    [宋]
    手种千株桃李树,参差半已成阴。
    主人何事马駸駸。
    二年江海路,空负种花心。
    试问中间安小槛,此还长要追寻。
    却惊摇落动悲吟。
    春归知早晚,为我变层林。
  • 3
    [元]
    借问中朝,谁得似、相公勋旧。
    记前日、风云惨淡,雷霆奔走。
    万里野烟空绿树,旌旗莫卷熊罢吼。
    更挺身、飞出虎狼群,人能否。
    元自有,谈天口。
    初不负,经纶手。
    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乐圣衔杯应暂耳,不妨桐院闲清书。
    愿寿杯、青与北山松,俱长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