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海淀李戚畹园四首》

满目尘沙塞路蹊,梦魂久已忆山栖。
谁知烟水清溪曲,只在天都紫陌西。
镇日浮舟穿柳涧,有时调马出花畦。
到来宾主纷相失,总似仙源径易迷。
¤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写出了诗人隐居之地山中,被迷人的田园风光所吸引,虽客居他乡却与宾朋相失的愉快心情。 “满目尘沙塞路蹊,梦魂久已忆山栖。”描写的景象令人想象到边塞尘沙之恶劣环境,但这尘沙的描写其实正是反衬出诗人所向往的山中清幽之生活,引发读者想象山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宁静生活。 “谁知烟水清溪曲,只在天都紫陌西。”诗人用“谁知”二字提醒那些只知道塞路尘沙而不知道山中清溪的人,清溪之胜景只等着人们去发现,而发现它的人也只属于山中。“烟水清溪”四字正是山中清净幽美之景的写照。 “镇日浮舟穿柳涧,有时调马出花畦。”这两句写山中隐居生活的乐趣。镇日漂流在溪涧之上,穿过了柳荫森森的岸边水涧;有时候骑着马穿过花畦,在山中的田野游赏。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山中自在快乐的生活。 “到来宾主纷相失,总似仙源径易迷。”诗人用“宾主纷相失”来比喻山中景色的迷人,让人容易迷路。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害怕或者失望,反而觉得这样的生活就像仙境一样美好,让人容易迷路。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情的抒情,只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热爱。这种质朴自然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详。虽然诗人隐居山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尘世所遗忘,他的情感和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读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想的作品,通过质朴自然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同时也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袁中道的《海淀李戚畹园四首》是在游览海淀李戚畹园时创作的诗歌。海淀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李戚畹园是明代的一位贵族李戚畹的私家园林,袁中道在游览园林时被园内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这组诗歌。 这四首诗歌描绘了园林内的景色和袁中道个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袁中道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袁中道的《海淀李戚畹园四首》是在游览海淀李戚畹园时创作的,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时调 镇日 尘沙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