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崇教大师归天台谨吟七言四韵》

名僧高隐尽修行,人说吾师最出群。
新向天台承帝泽,便朝梁院谢明君。
几程烟水趋丹阙,一院杉松锁白云。
却泛轻杯旧山去,石桥秋月会声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僧人修行和表达敬意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位名僧高隐,被认为是修行最出色的僧人之一。诗人赞扬他接受了天台的恩泽,并朝拜了梁院,感谢明君的恩赐。诗中还描绘了这位僧人前往丹阙的行程,以及在山中石桥秋月下的聚会。最后,诗人邀请这位僧人回到旧山,共同欣赏石桥秋月的美景。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僧人的修行和品德非常敬佩,并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和梁院等名胜古迹的向往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在具体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僧人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天台山和梁院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这些情感都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2. 景色描写:诗中描写了石桥秋月的美景,这些景色都是自然风光中的精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些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3. 语言特点:这首诗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美感的诗歌,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送崇教大师归天台谨吟七言四韵》是宋朝诗人范贻孙为了赞美名僧高隐的修行成果,以及祝贺他被任命为天台寺的大师而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范贻孙描述了高隐离开梁院,向天台前进的场景,同时表达了对高隐离去的感谢之情。诗歌描绘了诗人的旅途,经过山水之间,匆匆赶往皇宫的丹阙,同时也描绘了天台寺的美景,如杉树、松树和白云。整首诗充满了对高隐修行成果的赞美,以及对他的祝贺和感谢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烟水 明君 秋月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