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佑五年史院修高孝光宁四朝国史成上进九日》
愚臣何幸际明时,才本疎庸玷宰司。 未报圣恩怀夕惕,更叨使领侍亲祠。 骏奔重屋仪文肃,鸡揭端门惠术施。 归美惭微天保颂,畏威原继我将诗。 |
作品赏析
【原题】: 宝佑五年史院修高孝光宁四朝国史成上进九日明堂升侑高宗礼成进诗三章称贺
|
创作背景
《宝佑五年史院修高孝光宁四朝国史成上进九日》是宋朝诗人程无凤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和当时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宝佑五年”创作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宋朝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动荡,国家处于相对的衰落期。而诗人作为史官,在修撰高孝光宁四朝国史的过程中,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诗中提到的“九日”,可能是指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登高赏菊的节日。而诗人在此节日完成国史修订工作,也许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种庆祝,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此外,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非常盛行。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反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关注,这也是当时文化环境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宝佑五年史院修高孝光宁四朝国史成上进九日》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我实愁来此,荒荒天地昏。
悲风嘶虎石,毅鬼立蛟门。
国史千年寄,臣心一日论。
关河戎马在,何地可招魂?
-
伛指循良吏。
祗吴公、传不书名,一人而已。
彷佛三生来展骥。
就种棠阴千里。
又还是、治平为最。
绣线渐添红日影,恰搀前、七日冬书至。
吾道长,佛出世。
公清但酌螺川水。
屏星躔次吴头,极星先比。
节谊家声香国史。
中有千秋生意。
宜衮衮、公侯昌炽。
充育登庸元有样,况甬东、一脉山东气。
珠峰畔,又呈瑞。
-
格天盛德素躬全,肸蚃交通心即天。
供币用将祈永命,奉粢端为告丰年。
宽条日布民安业,捷帜星驰将护边。
虎拜紫宸称贺处,祥光萦绕御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