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汉武帝玄都坛》
曲磴回谿数百重,汉皇行幸有遗踪。 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 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 便应别著登山屐,策杖高寻玉检封。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古迹时所写,通过对汉皇行幸旧址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遗迹难寻的感慨。
首联“曲磴回谿数百重,汉皇行幸有遗踪”,通过描写曲磴回谿的复杂地貌,暗示汉皇行幸此处时路途艰难,也暗指汉皇的遗迹历经风雨,如今已难辨其详。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感慨作了铺垫。
颔联“海西不复来三鸟,岩畔虚传驻六龙”,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用“海西不复来三鸟”暗喻汉皇的盛衰兴亡,而“岩畔虚传驻六龙”则直接点明此行古迹的荒凉,表达了遗迹难寻的感慨。
颈联“碧露暗滋金洞草,紫云常护石坛松”,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作为主,继续描写古迹。作者用“碧露”滋生“金洞草”,用“紫云”护“石坛松”,生动地描绘出古迹周围的环境,表达了时光流转、古迹依旧的感慨。
尾联“便应别著登山屐,策杖高寻玉检封”,直接点明作者要继续探寻古迹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遗迹难寻的无奈和惋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遗迹难寻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
创作背景
《登汉武帝玄都坛》是明朝诗人胡侍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及玄都坛的相关传说有关。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改革和对外扩张,使汉朝国力达到鼎盛。同时,他也非常迷信神仙方术,曾在长安附近修建了玄都坛等祭神场所,以求长生不老。
胡侍在游览玄都坛时,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神秘氛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他在诗中描绘了玄都坛的高耸入云和周围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汉武帝历史功绩和迷信行为的感慨和思考。
以上仅是简要背景,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
相关诗词
-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