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石州慢·野色惊秋》

野色惊秋,随意散愁,踏碎黄叶。
谁家篱院闲花,似语试妆娇怯。
行行步影,未教背写腰肢,一搦犹立门前雪。
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
痴绝。
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底须情切。
空引东邻,遗恨丁香空结。
十年旧梦,谩馀恍惚云窗,可怜不是当时蝶。
深夜醉醒来,好一庭风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野色惊秋,随意散愁,踏碎黄叶。”就给人一种自然与情感交织的感觉。野色的秋景让人惊醒,仿佛是自然的情绪在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于是诗人随意地借着这秋色散去愁闷,开始漫步在黄叶满地的路上。这里的“散愁”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接下来,“谁家篱院闲花,似语试妆娇怯。”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篱院的闲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娇羞和柔弱。这里的“试妆”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初开的状态,给人一种娇怯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行行步影,未教背写腰肢,一搦犹立门前雪。”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诗人的行走姿态和腰肢轻盈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步行的姿态被形容为未教背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行走状态,而腰肢轻盈的形态则被形容为犹立门前雪,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镜中的春光仿佛在眼前,但却又无端地轻易别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对自然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深刻的。 此外,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情感和景色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关键字: 行步 遗恨 腰肢
相关诗词
  • 1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2
    [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3
    [现代]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