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
意思:依照约定镜子中春,又没有端轻别。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石州慢·野色惊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野色惊秋,随意散愁,踏碎黄叶。”就给人一种自然与情感交织的感觉。野色的秋景让人惊醒,仿佛是自然的情绪在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于是诗人随意地借着这秋色散去愁闷,开始漫步在黄叶满地的路上。这里的“散愁”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接下来,“谁家篱院闲花,似语试妆娇怯。”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篱院的闲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娇羞和柔弱。这里的“试妆”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初开的状态,给人一种娇怯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行行步影,未教背写腰肢,一搦犹立门前雪。”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诗人的行走姿态和腰肢轻盈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步行的姿态被形容为未教背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行走状态,而腰肢轻盈的形态则被形容为犹立门前雪,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镜中的春光仿佛在眼前,但却又无端地轻易别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对自然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深刻的。
此外,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情感和景色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 不假一槌,无端无端。-- 出自《偈颂七十六首》作者:[宋]释子益
-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出自《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作者:[近代]苏曼殊
- 梦寐无端际。-- 出自《悼室人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风力无端。-- 出自《减字木兰花·云容皓白》作者:[宋]苏轼
- 无端获罪尤。-- 出自《浮萍篇》作者:[魏晋]曹植
- 碧天秋月无端。-- 出自《清平乐·莺来燕去》作者:[宋]晏几道
- 明月无端。-- 出自《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作者:[宋]晏几道
- 无端暗恼。-- 出自《台城路/齐天乐》作者:[宋]张炎
- 梦依约。-- 出自《金盏子·赏月梧园》作者:[宋]吴文英
- 依约处。-- 出自《山鬼谣/摸鱼儿》作者:[宋]辛弃疾
- 依约。-- 出自《瑞鹤仙·陡寒生翠幕》作者:[宋]曾觌
- 依约巫阳。-- 出自《风入松·柳阴亭院杏梢长》作者:[宋]韩玉
- 依约是蓬瀛。--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廖刚
- 依约并门路。-- 出自《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花草粹编卷十二》作者:[元]杨果
- 不怕镜中羞华发,怕镜中、舞断孤鸾影。-- 出自《贺新郎·更静钟初定》作者:[宋]何梦桂
- 镜中消瘦。-- 出自《御街行·银烛生花如红豆》作者:[宋]秦观
- 镜中消瘦。-- 出自《忆帝京·银烛生花如红豆》作者:[宋]黄庭坚
- 镜中双黛。-- 出自《点绛唇 偶成》作者:[清]徐灿
- 镜中觑。-- 出自《祝英台近·雾霏霏》作者:[宋]吴潜
- 春又去。-- 出自《花间诉衷情 拟古》作者:[元]邵亨贞
- 春又去。-- 出自《花间诉衷情 拟古》作者:[元]邵亨贞
- 春又晚。-- 出自《谒金门·春又晚》作者:[宋]康与之
- 春又去。-- 出自《摸鱼儿·怪鲛宫》作者:[宋]王易简
- 春又残。-- 出自《醉翁操·冷冷潺潺》作者:[宋]郭祥正
- 春又老。-- 出自《谒金门·春又老》作者:[宋]王安石
- 春又去。-- 出自《怨王孙/忆王孙》作者:[宋]无名氏
- 春又去。-- 出自《谒金门·春又去》作者:[宋]葛长庚
- 春又过。-- 出自《谒金门·春又过》作者:[宋]吕胜己
- 旧游轻别。-- 出自《霓裳中序第一·青颦粲素靥》作者:[宋]尹焕
- 叹轻别。-- 出自《玉京秋·烟水阔》作者:[宋]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