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吴允兆见过山亭》
世事无媒入,青山有分居。 视心闲过日,消夏坐依书。 塔影含风动,江光弄幌虚。 小亭留客处,秋色感怀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悠闲、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不屑,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客居他乡的感慨。
首联“世事无媒入,青山有分居”,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他宁愿在青山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象征着诗人向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颔联“视心闲过日,消夏坐依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追求,他希望过着闲适的日子,消夏时则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颈联“塔影含风动,江光弄幌虚”,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塔影在风中摇曳,江光粼粼,景色十分优美。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尾联“小亭留客处,秋色感怀余”,诗人表达了对客居他乡的感慨。小亭是客人停留的地方,秋色让诗人感怀不已。这里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悠闲、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不屑。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客居他乡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
创作背景
《喜吴允兆见过山亭》是明代诗人湛怀法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湛怀法师和吴允兆的交往有关。吴允兆是明代文学家,与湛怀法师有过交往。湛怀法师在山亭中见到吴允兆来访,心生欢喜,遂作诗表达喜悦之情。
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还可以从诗歌的内容进行推断。诗歌描写了山亭的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可以推测诗人和友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可能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抒发情感。同时,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可以推断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比较敏锐,喜欢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感悟。
综上所述,湛怀法师的《喜吴允兆见过山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和友人的交往、自然景色的观察以及情感的抒发有关。
相关诗词
-
仙翁初度,遇端阳佳节,又还两日。
怪得箕星光倍正,凌晓独辉南极。
料想当年,储祥荐瑞,兆见开先吉。
称觞此旦,华堂佳气葱郁。
好看斑戏庭前,芬芳双桂,行作蟾宫客。
况有瑶池王母在,重庆举杯欢怿。
络秀赐觞,孟光举案,姑妇贤相敌。
与君品寿,蓬壶长见仙集。
-
勤劳王室见周公,报赐宜膺曲阜封。
兆见维秦符佐命,祥开有魏庆畴庸。
申加井赋恩方治,倍衍圭腴赏正浓。
一德君臣千载遇,九州四海仰云龙。
-
去冬雪意悭,稍稍腊三白。
飞霙才到地,转盼已消释。
缅怀大有年,兆见琼玉积。
今兹杳难期,春信亦已迫。
天公岂不仁,拙政难感格。
何时惬人意,四顾苦无策。
东林惠佳句,似庆平地尺。
见戏唯何甚,余方自刻责。
东林达余心,精祷凯有获。
沈水烟未收,冰花已如席。
皓皓埋群山,霏霏连数夕。
郊原迷畔岸,径畛失分画。
儿童见未曾,耆老记畴昔。
几年无此瑞,惊喜欲折屐。
皆云穷腊中,得此夜光璧。
莫言不坚牢,究竟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