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岁终呈一斋》

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
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
皦皦大圣心,脗然空自多。
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求道、隐居的崇尚,对世俗的淡漠,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联“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表明诗人主张学道而非世俗之学,因此他选择韬光养晦,精研道学,以保持内心的中和之道。这里的“中和”可能指的是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处世之道。 颔联“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则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权贵自重的不满。在当时的社会中,许多人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不惜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去迎合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而诗人却选择在无人问津的地方,默默地吟唱自己的商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信仰。 颈联“皦皦大圣心,脗然空自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大圣之心的赞美,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大圣之心的人,才能真正领悟道学的真谛。然而,现实世界中却往往缺乏这样的人,因此诗人感到无奈和孤独。 尾联“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表达了诗人对著书立说、传承道学的决心。诗人认为,只有通过著书立说,才能让道学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去,影响更多的人。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得到后世的认可和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学的崇尚和追求,对世俗的淡漠和不屑,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道学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领悟道学的真谛。
创作背景
**《岁终呈一斋》是宋朝诗人吴汝弌创作的一首诗,以岁末为背景,通过描绘一棵高大的松树向匠人表达敬意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劳动者的敬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创作背景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自然之美的感叹**: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松树的高大和清凉,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对劳动者的敬重**:诗中通过匠伯这一形象,暗示了建筑工匠的重要性。然而,他们的功劳往往被忽略。诗人借此表达对劳动者的敬重,以及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感激。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最后一句描述了天风吹动树叶的场景,将其比喻为覆盖整个天空的盖。这里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岁终呈一斋》的创作背景主要基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叹、对劳动者的敬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
诗词关键字: 精养 著书 中和
相关诗词
  • 1
    [宋]
    甓社有明月,夜半吐光寒。
    淮南草木飞动,秀出斗牛间。
    自有秦沙以后,试问少游而下,谁卷入毫端。
    补衮仲山甫,冰雪照云寰。
    霄汉近,绣衣去,锦衣还。
    江南且为梅醉,莫道岁将阑。
    三百六旬欲换,五百岁终才始,日月两循环。
    酌彼金错落,浇此碧琅玕。
  • 2
    [宋]
    磊砢千丈松,清阴荫林丘。
    岂无栋梁用,匠伯不见收。
    匠伯恐未良,栋梁终有求。
    天风叶偃盖,五云常为浮。
  • 3
    [唐]
    舜德尧仁化犬戎,许提河陇款皇风。
    指挥貙武皆神算,恢拓乾坤是圣功。
    四帅有征无汗马,七关虽戍已弢弓。
    天留此事还英主,不在他年在大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