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道歌》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诗,它通过描述修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强调了“道不远,在身中”,即修行的道路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体之中。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哲学,而修行则是一种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接着,诗中提到了“物则皆空性不空”,这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修行的态度。诗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空幻的,只有内心的本质才是真实的。因此,修行应该关注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外在的世界。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这两句诗表达了修行的核心——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和谐,这样气就会留在体内,达到长寿的效果。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不受干扰,就不要在心灵中留有任何物质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行诗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不要执着于物质的东西等。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高度的自律和毅力。 最后,“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也是生命的真谛。只有当精神从身体中出来时,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才能真正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的真谛和生命的奥秘。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完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和谐。
诗词关键字: 耗散 人学 赤子
相关诗词
  • 1
    [唐]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
  • 2
    [近代]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老。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 3
    [唐]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