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田小景》
齐女门北古塘斜,岸苇无穷杂蓼花。 此地往来应惯熟,借书常到邺侯家。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关于景色和往事的七言绝句诗。这首诗描绘了齐女门北古塘斜的景象,以及岸边无穷的芦苇和蓼花,同时回忆了过去的往事。
首句“齐女门北古塘斜”中,“齐女门”是一个地名,古时传说齐女修节的故事与该地有关。而“古塘斜”则描绘了古塘倾斜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印象。
第二句“岸苇无穷杂蓼花”进一步描绘了古塘周围的景色。无穷的芦苇和蓼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同时,“杂”字也暗示了这里曾经的生活和活动,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元的环境。
第三句“此地往来应惯熟”转向了对过去的回忆。这里的“此地”可能指的是古塘附近的地方,诗人可能经常在这里往来。而“应惯熟”则暗示了这里曾经是他的一个重要场所,他在这里经历过许多事情,与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最后一句“借书常到邺侯家”则描绘了一个与借书有关的故事。邺侯是唐代著名文人韩愈的号,这里可能指的是他经常到邺侯家借书的故事。这句诗与前一句“此地往来应惯熟”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这里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景色描写为主,同时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在当地的生活经历。
|
创作背景
《题石田小景》这首七言绝句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陈颀,应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邀请,为沈周所画的一幅齐门小品风景画所题的诗。诗中描绘了齐门附近的古塘斜岸、苇草蓼花等自然景色,并借用“邺侯家”的典故,表现了此地人们对书籍文化的向往和追求。该诗的创作背景与沈周的画作有关,旨在通过诗歌和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苏州地区文化繁荣和书香门第的社会现象。
相关诗词
-
蕉叶清新卷月明,田边苔井晚波生。
村姑汲水自来去,坐听青蛙断续鸣。
-
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
开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盘松。
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
算鲛宫、祗隔一红尘,无路通。
神女驾,凌晓风。
明月佩,响丁东。
对两蛾犹锁,怨绿烟中。
秋色未教飞尽雁,夕阳长是坠疏钟。
又一声、欸乃过前岩,移钓篷。
-
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
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
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
淡烟浑似,以高祠下,七里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