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团练统制程公全哀挽》

江迹留空垒,牙枭谶异徵。
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
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
哀荣褒典存,主上已中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歌,作者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忠义精神的歌颂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江迹留空垒,牙枭谶异徵”通过描述战争的空垒和征象,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历史的演变。这里用“空垒”象征着战场的空旷,用“牙枭”谶语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命运。这种描述方式巧妙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赞扬和对时局的感慨。作者认为为国尽忠、忠诚无畏是为人之本,吞并敌人的气势是民族之魂。这里用“忠贯日”表达了忠诚无比的决心,用“吞虏气填膺”表达了民族气节的高尚。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和对时局的感慨。 颈联“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则通过对比杨业和李陵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忠义精神的思考。这里用“死战悲杨业”表达了对杨业为国尽忠、英勇牺牲的敬仰,用“生降唾李陵”表达了对李陵贪生怕死、背弃使命的批判。这种对比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忠义精神的追求。 尾联“哀荣褒典存,主上已中兴”则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认为忠义精神值得哀荣褒奖,而国家已经有了复兴的希望。这里用“哀荣褒典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肯定和纪念,用“主上已中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忠义精神的歌颂和对时局的感慨。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方式巧妙、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团练统制程公全哀挽》是宋朝诗人程旸创作的一首哀悼诗,用于缅怀逝去的团练统制程公全。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记述历史。因此,程旸可能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选择诗歌作为表达哀思的方式。 2. 人际背景:程旸与程公全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情或关系,程公全的逝世让他感到悲痛,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时代文化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体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诗词关键字: 哀荣 留空 死战
相关诗词
  • 1
    [明]
    闻道銮舆晓渡河,岳云缥缈护晴珂。
    千官玉帛嵩呼盛,万国衣冠禹贡多。
    销钥北门留统制,璇玑南极扈羲和。
    穆天八骏空飞电,湘竹皇皇泪不磨。
  • 2
    [宋]
    举宗南渡日,相恃得元戎。
    谱系通江左,家声愧洛中。
    一捧埋宝剑,三锡负彤弓。
    谁念辕门士,哀歌彻昊穹。
  • 3
    [明]
    秦皇县九宇,三代法乃变。
    汉祖都咸阳,一统制荒甸。
    豪雄既铲削,疮痍获休宴。
    文皇继鸿业,垂拱未央殿。
    累岁减田租,频年赐缣绢。
    太仓积陈红,圜府朽贯线。
    是时江南粟,未尽输赤县。
    方今贡赋区,两际日月竁。
    胡为倚东吴,转饷给丰膳。
    径危冒不测,势与蛟龙战。
    遂令鲸与鲵,掉尾乘利便。
    扼肮要国宠,金紫被下贱。
    忠良怒切齿,奸宄竞攀援。
    包羞屈政典,尾大不可转。
    圣人别九州,田赋杨为殿。
    中原一何釭,所务非所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