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迹留空垒,牙枭谶异徵。 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 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 哀荣褒典存,主上已中兴。 |
| 这是一首诗歌,作者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忠义精神的歌颂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江迹留空垒,牙枭谶异徵”通过描述战争的空垒和征象,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历史的演变。这里用“空垒”象征着战场的空旷,用“牙枭”谶语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命运。这种描述方式巧妙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赞扬和对时局的感慨。作者认为为国尽忠、忠诚无畏是为人之本,吞并敌人的气势是民族之魂。这里用“忠贯日”表达了忠诚无比的决心,用“吞虏气填膺”表达了民族气节的高尚。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和对时局的感慨。 颈联“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则通过对比杨业和李陵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忠义精神的思考。这里用“死战悲杨业”表达了对杨业为国尽忠、英勇牺牲的敬仰,用“生降唾李陵”表达了对李陵贪生怕死、背弃使命的批判。这种对比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忠义精神的追求。 尾联“哀荣褒典存,主上已中兴”则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认为忠义精神值得哀荣褒奖,而国家已经有了复兴的希望。这里用“哀荣褒典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肯定和纪念,用“主上已中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忠义精神的歌颂和对时局的感慨。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方式巧妙、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